2影响力的核心要素有两个:第一个要素是关注和衡量,要满足三个条件:目标明确、可衡量以及正确的衡量指标。第二个要素是发现关键行为,方法有四种:注意显而易见的行为、寻找关键时刻、向表现优异者学习和注意文化壁垒。
6.9
精编干货<<<【自我认识】Day7
心理成长的核心是,先要试着了解自己,然后再提升自己的能力,其实了解的本身就是提升,对自己的了解越多,能力越强。要对自己的人格有一个了解,有两个方式,一个方式就是我们这种科学化分析式的,一、二、三、四、五条,比如说人格信息学大部分是从这个角度入手。
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看,这个特点里有多少个条目样子,然后形成一个理性的理解,这个方式很好的让我们很科学化地了解一个人的内心状态
每个人就不只是一种人格,比方说,我就是自然性人格,我就是依赖性人格等等,不只是这么单一,一般是很多个人格特点一个集合,所以你会有疑惑,我每个都有点,我属于哪个呢?
另一种模式就是直观感受的,这一类特点基本上都是我们直接感知它,试着了解自己的样子和内心的模式,而今天的分享就是,让大家直接知道我们内心深处是怎么运作的。
这几天会通过《神探》这部电影来解析我们内心深处潜意识的模式,因为潜意识是没有办法用逻辑语言描述自己的,通过电影来看潜意识可能是怎么运转的,这个比较方便。
刘青云饰演的角色一直在戏里说我能看到你心里的鬼,他就说这个警察(林家栋饰)心里的鬼特别多,有的人只有一、两个鬼,他心里有七个鬼。
刘青云说他自己能够看到这个鬼,你看林家栋走的时候是一个人在走,但是因为刘青云他有特异功能他可以看到有七个人,一群人在走路,有好多鬼跟着他。其实这个电影表现得非常好,写的就是我们人格结构,跟着林家栋的这一群人,我们叫自立人格,或者叫子人格。
自立人格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内心深处。
这个电影就是用人来呈现我们人格里不同的侧面。一个人内心就是看着这个人是一个人坐在那,其实他是一群人在刺激人格活动,它是怎样活动的,它呈现了怎样的运转模式,就造成了这个人的行为模式,
就是我们坐在这看,看见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其实ta的内心里是有这么一群人,甚至还加一些动物等等一直在工作,一群人同时工作就制造出一个行为模式来。
所以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待,不管看待我们自己的内心,还是看待别人的模式,你都可以比较好的理解为什么我会形成这样的模式。
形成我们整个行为模式,我们不是简单的一个人在运转。很多时候,我们不理解自己,我不会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为什么这么做?回头再想这是我吗?我为什么这么做呢?
有过这些疑问的,为什么会你自己都不知道呢?关键是你都没有意识到。做完后有的人还会很内疚,很自责,觉得我刚刚不应该这么做,这个所谓不知道的这部分就是,我们不同的人格在发挥作用。
如果一个人内心整合得很好,那么一个刺激人格的分解不会那么多,一个相对健康的人格有三、四个不同的(人)就差不多了,整合得越好其实就越少,而且整个人的运转也会比较稳定。
》》》【班助笔记】day 5
人格魅力核心吸引力
吸引是和需求挂钩的
如果你身上呈现出来的东西,不是ta需求的,那么必然ta对你就没有兴趣
当我们不符合一个人的需求时,其实就等于没有吸引力。
吸引力的产生方式: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喜欢上ta时,是我们看到这个人的瞬间,感觉ta可能符合我们一些的内心需求。
我们是否会喜欢一个人,首先会因为这个人对自己有吸引力,比如说看起来很帅、说话很舒服、周围的同事朋友说这个人很好等等
可得性,就是你可以跟这个人在一起的可能性。
所以,期望等于吸引力*可得性。
打个比方,吴亦凡吴彦祖范冰冰这类的男神女神,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ta们的可得性为0,那么对他们的期望也是0.
有些女生会说想找一个有感觉、对我好、对我一心一意,能够理解我、陪伴我的人,其实是她没有清晰地定位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对于另一半的期待是什么,只是提供一些模糊的概念来形容她期望中的另一半。实际上相比其他一些把条件明确列出来的女孩子还更难满足。
事实是,这种模糊的要求是极难满足的。什么是有感觉呢?是因为对方帅?对方声音好听?还是。。。?完全没有弄明白这个“感觉”是怎么产生的
其实“感觉”一定是有具体的条件去触发的。
包括说“对我好”,“有感觉”的女生会比较难满足,现实生活中找的伴侣得特别懂你,得了解你一举一动背后的原因,得天天哄你开心,否则你会觉得自己怎么会找这个男人,会很失落,同时对方也会觉得特别纳闷,觉得你特别难易伺候。这样的关系,不是普通男生可以满足到她的需求的。
如果说你只希望找一个对你好,能够白头偕老,你也不要求什么的,实际上你要的是情绪价值,而情绪价值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
想对对方有吸引力,得满足对方的需求:
。美貌——为的繁衍
希望找一个看起来健康,漂亮,帅气的人时,潜意识里在寻求一个健康的伴侣来繁殖一个健康的后代
。物质资源
。情愫
人天生都不知道什么是感情,什么是爱,什么是我想要的,很多“想要”的都来源于社会灌输的认知,例如电视剧、武侠小说,构建出我们对另一半的期待和渴望
。其他
对另一半的性格期盼,声音,三观是否一致,生活习惯是否让你舒适,接人待物的体现
单一需求:
很可能,我们想要吸引那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满足对方最大的需求,就可以给对方较大的吸引力,让对方喜欢我们,或者更多地关注我们
组合需求:
有一些生活/人生阅历较多的人,对另一半的期待会更多,特别是越优秀的人,也意味着对方需要满足他很多方面的需求。跟这种伴侣相处,你也会觉得特别累
吸引力大小:
。与前任的比较
。社交评价
。环境比较
-喜欢一个人之后,还会去看跟ta在同一阶层里是不是最优秀那个?最体贴,最懂你?的那个人,不断地做自我提升,其实在增加自己的择偶筹码
浅层次的吸引条件:
漂亮à年轻à声音à性格à说话方式
深层吸引条件:
情绪价值(给对方需要的)à尊重à欣赏à包容à理解
【班助摘抄】
女人:先是人,后才是女人,需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有自己的个性且不唯名是从或智强势逼人。
@所有人
精编干货<<<【自我认识】Day7
通常父母这种限制,一个是基于父母本身的恐惧,还有一个就是控制,我害怕你离开我,我不希望你离开我,所以就一直在吓唬你。
所有的控制对于自我的限制都是这么来的,就是他人一直告诉你,外界是危险的。我们被内化之后,慢慢的会忘,你会忘掉,原来我还可以去试一试,就在你去探索之前会被吓回来,例如电影中邻居家的狗并不可怕,但楚门已经不知道了,因为他到哪儿都害怕。
电影中,
有人就问了导演,这个小孩长大了,他自动的想探索外部世界怎么办呢?
导演说,那我就制造一个创伤呗,
他制造让楚门爸爸掉到海里淹死,这样楚门就很怕水,不敢越过海,这就是限制;
然后楚门又很内疚,都是因为自己,爸爸才淹死的。所以他又内疚又恐惧,这个人就不能动了。
我们在很多的控制里都看到这种,尤其在虐待里能看到,又让你内疚,又让你恐惧的对付人的方式。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恐惧,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内疚,他觉得自己很痛苦,又不知道怎么调整。通常这时,对方会以爱的名义告诉你,不管是父母虐待孩子,或者是情侣之间的互相虐待,都是这样。
我们看来,所谓的贵人,就是能够帮助你看见这个限制的人,帮助你看到这个限制只是你心里的感受,不是限制在现实里,现实没有这么危险。
大部分人很机械地工作,一个是对自我的认识不够,很多人没有成就,不是因为没有天赋,而是没有待对地方。
怎么样让自己离开痛苦的感觉呢?
这个电影也提供了答案。
在电视广播对话里,
导演理直气壮地说:我给楚门提供了正常的人生啊,你们做的世界都是变态的,危险的;
另外一个人说:那你禁锢他,像个囚犯一样,他会好嘛?
导演说:那不可能,是他自己不想出来,如果他稍微有点野心,他就能找到真相,随时可以走,我们是挡不住他的。
小时候,我们会被恐惧所控制,一旦内化创伤,这个创伤就会控制我们。
但是现在你长大了,已经有相当的主动权来面对这个恐惧了,如果你开始意识到这个局限,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能动了,所以需要直面这个恐惧。
当楚门下决心破除恐惧的时候,就没人能够挡住他了。
我们所说的心理成长、自由,都是说——我们内在的主动性。
这个主动性,是任何外在,不管问题,创伤,都不能阻挡我们的。当你有意愿直接面对这个创伤和恐惧时,你就成功了。
当一个人能直面恐惧的时候,你的自尊,自我价值感才能真的提高。
突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一旦这个限制被你突破出去,它就没了。
精编干货<<<【自我认识】Day 5
推荐电影:楚门的世界
非常潜意识的影像,以电影的形式表现,所以很容易看到潜意识里的情境
写的就是,我们如何被限制了
楚门的世界里写,天空是人制造出来的,所有的太阳、云彩、月亮,是灯投射上去的,楚门被隔离在这个人造环境,所以他很困惑,他想向外发展,发展不了;他想有事业的突破,突破不了,他想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也追不到,反正生活就不怎么样。生活不好,他不喜欢,但是他没有办法突破。
他如何被限制呢?
有一个镜头,楚门出现,离开家,遇到一个老邻居带一条狗,楚门很害怕狗,
邻居说:它不咬人
楚门说:我知道,但我仍然害怕呀
楚门很小的时候,设计小镇子的导演,就用一条大狗吓唬他,从此把一个恐惧种到了他心里,所以他说我知道这狗不咬人,但我很害怕呀,那个害怕被唤醒了。这个就是创伤性的感受了。这狗它不咬人,那我为什么要害怕,是我的害怕被唤醒了,也就是说,我的感受和外界是脱节的,我被内化了一个其实是创伤性的感受
【创伤性的感受】,经常会报警,可是它和现实是不一致的
如果我的感受、报警和现实是一致的,它就会保护你,我害怕时应该小心点,再往前冲就出事了,可现在是安全的情境,它的感受就过早报警了,这个就是限定,它限定了你的发展。不是所有的恐惧都不对,但是这种创伤性的感受,就是一个问题。
这时候害怕,你就认为,我已经到了我的极限了,我的本事就到这儿了。可能你的才能,你的本事,比这个范围要大,但是因为你的内心提前报警了,你就被吓回来了。而我们拆开来看,你可能会觉得听明白,但是因为它很快,而且我们是在感受到恐惧之前做反应的,所以你不一定知道,你可能根本没有体会到恐惧,就已经做反应了,这个就是限定起作用,把我们圈在一个圈里,不让我们跑出去。
回想小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带你的时候,他们经常说的,尤其是被控制得狠的小孩,经常告诉孩子,有危险,这不能碰,那不能碰。很多家长如果过分控制小孩,都用这一招,外边是危险的,只有跟我在一起才是安全的。我们有时候被过度的危险所笼罩。
》》》【班助笔记】day 7
说话直是不是就是情商低?
如果你欣赏一个人并表达出自己对ta的赞美,这样的“直”并不是情商低的表现。
如果你看到一件不公平的事情,你明明白白地指出,这也不算是情商低。
所谓的“说话直”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社交,重点并不在于“直”,而在于你是否有顾及别人的感受。
其实说话直不是问题的核心,关键是情商得提高,想要做到这点,可以尝试从这几点入手:
。避免歧义
例如:有一天A和同事去逛街,同事试穿了一条裙子,问A好不好看。
A说:没想到你穿起裙子来倒也挺像个女人嘛。。。
同事听了之后虽然没说什么,但随后换回自己衣服就借口离开了。
事后了解到,其实A是想夸对方穿上裙子后很有女人味而已。
很多时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正式因为话里有歧义,容易让人产生误会。想避免歧义,你就要先了解自己想表达什么。
如果要夸别人美,就直接说“很漂亮”;
如果想要给别人提意见,那就直接说“我有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换位思考
在说话前可以先想一想,换作是自己,你是否愿意听到别人说这句话?
有的人爱开玩笑,认为朋友之间没什么不能说的,但换作是别人过分开自己玩笑,却会生气。
这样的双重标准,是无法在社交上获得成功的。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说话不带情绪
例如:偶有闺蜜聚会,A说,最近买了个新包,虽然好喜欢但是好贵啊,花了自己2个月的工资;B说,这么贵就买了个这样的包?这高仿都烂大街了~
其实,B说那句话的时候,明显是带着“酸气”,羡慕A买了个好的包包。在她情绪平复之后,她可能就会忘了这件事情,但这句话可能会成为A心中的一根刺,从而影响友情。
很多脱口而出的话都是带有情绪的,可能是你没发现,也可能是你发现了却不愿意承认。这时候,你们不是在交流,你是在攻击别人。
很多人都在社交中特意和别人说:“我说话直,你别介意啊”
其实,“说话直”并不一定就是情商低,但是自己不会说话让别人不快,还要逼着别人原谅你?这就是自私的表现,而自私就是情商低的表现。
因为自私,所以不在意别人的感受,不在乎对方是否因为歧义而误解。因为自私,所以没有边界感,以为朋友们都会理解你的情绪,不会在意这些带情绪说出的话。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情况,建议从以上几点好好做提升吧~
》》》【班助笔记】day 8
很多人都说自己对社交有障碍、恐惧,但其实并没有严重到那种程度。尽管你会忐忑不安,但你还是能和一个陌生人表达出你自己的想法。你可能腼腆一点,但你并不排斥别人向你伸出手,和你做朋友。
如果不是心理障碍,只是单纯的情绪问题,那么所谓的“社交障碍“其实很好解决。
那么,怎么样去社交呢?
。控制社交距离
我们每个人有着自己的安全距离,别人越过了这个距离,就会感到不安。
但安全距离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渴望亲密,安全距离会近一点;有的人敏感脆弱,安全距离就会远一点。
了解自己的社交距离,把距离保持在让你感觉到安全的范围内,社交带给你的焦虑就会有效缓解。
别过于在意表现
有的朋友特别容易脸红,一脸红就想想自己会被嘲笑。所以脸红会使你紧张,然后手足无措、语无伦次,表现得不好就会更紧张,脸会更红,形成一个死循环。
脸红,其实是由肾上腺素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应,并不代表什么。
在社交中,其实表现并非百分百重要,重要的是表达,因为社交本身就是一种信息的交换。只要你表达清楚了你自己,让别人能了解你,这样的社交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具备社交价值
有的人嘴上功夫了得,真心朋友却没有几个。有的人沉默寡言,朋友却遍天下。因为社交拼的除了话术,社交礼仪等,还需要拼价值。
多学习,多进步,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当你值得别人交往的时候,不用多作表现,也会争相恐后地认识你。
为什么会有“社交障碍”?
更多的,可能是害怕自己付出了真心却换不回别人的真诚对待。
你可以换个角度想,我们鼓起勇气去社交是为了自己。我们社交,为了自己业务更好,生活更优渥。又或者是为了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容重让自己得到欢愉。
物质和精神,我们总有一样会被满足。为了这样高质量的社交,值得我们去努力获得。
而那些付出了却得不到汇报,会因为你社交表现不好就嘲笑你的,只是一些低质量的社交,不值得我们为之焦虑、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