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尺而直寻,可乎?

“枉尺而直寻”,据《孟子·滕文公下》第一章说,这句话来自于《志》,《志》应该就是志书,所谓“志书”是以地区为主,综合记录该地自然和社会方面有关历史与现状的著作,又称地志或地方志。“志书”分为一统志、地区性方志和专志。

文中单说《志》,恐怕难以考证《志》到底是指哪一部书籍了,那么“枉尺而直寻”就算作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第一章吧。

什么是“枉尺”?

枉尺是指屈折拢来一尺。下面举两个“枉尺”的反例加以说明。

从前,齐景公田猎,用有羽毛装饰的旌旗召唤那管理猎场的官吏,但这官吏却没有应召,齐景公差点儿杀了他。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古代君王召唤人,应该用相应的信物。旌是召唤大夫的信物,弓是召唤士的信物,皮冠是召唤虞人的信物。虞人就是守苑囿(猎场)之吏。皮冠才是召唤苑囿之吏的信物。齐景公以旌召唤苑囿之吏,违反了古礼。

所以,如果苑囿之吏应召的话,就是“枉尺”。

正因为如此,没有应召的苑囿之吏,受到了孟子的高度赞扬。即“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意思是胸有大志的人不怕弃尸山沟,勇敢无畏的人不怕丢掉脑袋。

从前,赵简子命令善御者王良,为他宠幸的小臣奚驾车出猎,整整一天一只鸟也没有打到。宠臣奚回报说:“王良是天下最笨拙的驾车人。”有人把奚的话转告给了王良。王良说:“请让我再驾一次车吧!”奚犹豫再三才勉强同意,只一个早晨便捕获了十只鸟。奚回报说:“王良是天下最高明的驾车人。”赵简子对奚说:“我让他专门为你驾车好了。”于是便将这个决定通知王良,王良不肯接受,说:“我替他按照法度驾车,整天一无所获;而替他违反法则驾车,一个早晨便能捕获十只鸟。我不习惯替小人驾车,我请求辞掉这个差使。”

如果王良答应了替赵简子的宠臣驾车,这便是“枉尺”。

明白了“枉尺”,我们再来说说“直寻”。

什么是“直寻”?

直寻是指伸展开来就有八尺了。寻,古代长度单位,约八尺或七尺。

那么,“枉尺而直寻”的意思就是如果屈折拢来只有一尺,那么伸展开来就有八尺了。当然,这只是字面意思,其实质是如果在利益方面,小有所损,就会大有所获。比如上文的虞人、王良,如果违反礼节应召,如果委屈自己为宠臣奚驾车,他们都可以获得很不错的实际利益,而且,照此下去,用孟子的话说,“则枉寻直尺利,亦可为与?”即:那么,屈缩有八尺,伸展才一尺,但却能谋利,也可以干它一番吗?

孟子反对“枉尺而直寻”,所以不肯主动去拜见君王,以寻求发展。

为此,有人说孟子迂腐,有人说孟子有骨气。

看法不同,做法有异。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是枉尺而直寻;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能“枉尺直寻”,而不为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