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原文】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wàng),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①,宜若可为也。”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②,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③。孔子奚(xī)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bì)奚乘,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④曰:‘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强(qiǎng)而后可⑤,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⑥。’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⑦,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guǐ yù),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御者且羞与射者比(bǐ)。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彼,何也?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译文】(孟子的弟子)陈代说:“不愿谒见诸侯,似乎只是拘泥小节。如果现在您去谒见,往大的方面说,可以用王道安定天下,往小的方面说,可以称霸,况且《志》书上说:‘受屈一尺可以伸直八尺’,似乎值得一试。”
孟子说:“从前齐景公打猎,用旌旗召唤管猎场的小吏,小吏不肯前去,齐景公准备杀他。“有志之士不怕被弃尸山沟,勇敢的人不怕丢掉脑袋。’孔子称赞猎场小吏是取他哪一点呢?取的是,不是他所应该接受的召唤之礼,就不前去。如果我不等诸侯的召聘就主动前去谒见,那算什么呢?并且所谓‘受屈一尺,可以伸直八尺’,是基于利益来说的。如果只讲利益,那么受屈八尺,伸直一尺,也能得到利益,也可以去做吗?从前,赵简子派王良替他的宠臣奚驾车打猎,一整天打不到一只鸟。奚向赵简子汇报说:‘他是天下最拙劣的驾车人。’有人转告王良。王良说:‘让我再驾一次。’奚勉强同意了,结果一个上午就打中了十只鸟。奚回来汇报说:‘他是天下最能干的驾车人。’赵简子说:‘叫他专门替你驾车。’于是告诉王良,王良不愿意,说:‘我为他按规矩驾车,一整天打不到一只:不按规矩驾车,上午就打到了十只。’《诗经·小雅·车攻》上说:不违反驾车规矩,箭一出手就射中。我不习惯替小人驾车,请让我辞去这个差事。’驾车的人尚且羞于与射手妥协,妥协所猎得的鸟兽,就算堆积如小山,他也不肯做。如果委屈正道而顺从诸侯,那算什么呢?而且你错了,自己不正直的人,从来没有能使别人正直的。”
【注】①陈代是孟子的弟子,《志》是古代所记资料。枉尺而直寻,枉:屈。直:申。寻:八尺为一寻。所谓“能屈能伸”。
②古代召唤有一定的规矩:以“旌”召唤大夫,以“弓”召唤士,以“皮冠”召唤虞人(守苑囿的小官)。所以这个虞人对齐景公的召唤不予理睬。虞人,即虞候,春秋时期掌管山泽的职官。后世,军中警戒巡查安全等行政事务由虞候负责,职务较低。比如陷害林冲的陆虞候。
③(孔子得知后说) : “志士不怕弃尸山沟,勇士不怕丢掉脑袋。”元:脑袋。
④赵简子使王良与嬖(bì)奚乘,赵简子是晋国正卿赵鞅。嬖奚: 一个名叫奚的受宠的小臣。嬖是宠幸之人,加于其名前。王良:春秋末年著名驾车手。
⑤反命:复命。反:同“返”⑤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复,重复,再来一遍。强,勉强。
⑥我使掌与女乘,掌:掌管:负责。与:替。女同“汝”。
⑦此句意为,我按规矩为他驾车。范我驰驱:使我的驱驰规范。范:在这里作动词,使……规范。《春秋谷粱传》:驾驭田猎的车,扬尘不能出于轨道之外,马蹄应该发足相应,快慢合拍。
⑧诡遇:不依法驾驭。赵歧注:横而射之。
⑨《诗》云:以下两句引自《诗·小雅·车攻》,不违规矩驾车去,箭一出手便中的。⑨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合,合作的意思。文中意为妥协,在今天的语境中,一个人不合作,也是不妥协的意思
6.2【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①岂不诚大丈夫②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guàn )③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的战火就会熄灭。”
孟子说:“这怎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之礼时,父亲教诲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诲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确,是妇女们遵循的原则啊。居住于天下最宽广的住宅,站立于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行走于天下最开阔的道路。能实现志向,就同百姓一起走上正道,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在正道上。富贵不能让他耽溺,贫贱不能让他变节,威武不能让他屈服,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注】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景春、公孙衍、张仪都是当时的纵横家,讲究“合纵连横”,以口才与游说之辞使各国或和或战。景春:据赵岐注,为当时鼓吹纵横术的人。公孙衍:魏国人,号犀首,著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秦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主张连横,为秦扩张势力,与苏秦“合纵”相对。孟子在此未提及苏秦,可能因为他已经过世了。
②“丈夫”本是成年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的通称,前加“大”字,则有伟大不凡的意味。孟子认为:这个“大”字,不由权力、地位、财富、名望来决定,而是由志向、操守、修养来决定,因而也是人人可以做到的。
③冠,古时男子年二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④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到了你丈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解读】1、人不能未达目的不择手段,不用合适的方法。这话并非专指违法乱纪或者破坏规则的事,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也适用。
比如我们作为家长,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是好心,可惜做法不一定妥当。我们会经常用打击的方法来对待孩子。即使孩子有进步,做的非常棒,也会用打击的言语对待他们。美其名曰是为了激励他们。可却不知道孩子心里有多难受,他们会觉得,做的好与不好已经无关紧要了。明明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却总表现的那么冷漠。这就像好话不会好好说一样。
所以,即使发心是好的,方法也是不对的,而结果也未必能如自己所愿。由此可见,过程很重要,方法也很重要,但坚持应有的原则更重要。
2、无论是陈代地不拘泥于小节的想法,还是景春的“纵横家”的想法,都是想为个人利益,牺牲应有的原则。认为个人获利更重要,是一种自私的想法。就像孟子说的,自己都不直,怎么去教别人直着生长呢?更非大丈夫所为。
何为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听孟子对“大丈夫”一词的解释,让我有一种大气磅礴地感受,眼前仿佛眼前出现了一位位为国捐躯的烈士们,他们才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