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发了一张芭比娃娃的图片,并表达对童年玩娃娃的怀念。
好友评论“小学时没有娃娃自己用布做,然后也是缝衣服来着。后来初中有自己的第一个芭比,记得是黑脸但头发很长,天天给梳发型。”我回复“我们小时候自己做娃娃,但是有很多乐趣,也学会了针线,现在的孩子买来玩,什么也不会。”
突然就忆起了童年,勾起了我的那些布娃娃记忆。
我们小时候,不是独生子女,家里条件不算好,物质也不太丰富,家长也没有闲钱给我们买各玩具,更不要说芭比娃娃了。女孩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个芭比娃娃,给她梳各种发型,穿上各种“漂亮衣服吧?
没有芭比也不能阻隔我那一颗玩娃娃的心,和为娃娃换装换发型的向往之情。
小学的假期,爸爸妈妈上班去了,就和妹妹捣鼓着找出妈妈的被里子布(白的)、棉花、黑棉线,自己缝布娃娃。不知手被针扎了多少回,也不喊疼,终于缝出一个四肢健全的布娃娃。又为她缝上眼睛、鼻子、嘴,还不嫌麻烦的将黑棉线,一根一根的缝在娃娃的头上当头发,方便梳头啊!
布娃娃“出生”了,我们又开始搜罗妈妈的各种碎布头,为娃娃从里到外的缝制自己认为漂亮的衣服,为布娃娃换装,给娃娃梳不同的发型。现在会给女儿梳各种发型,也是那时养成的兴趣吧!
这些工作都是在爸爸妈妈上班后进行的,他们一下班,布娃娃就被我们藏进衣柜“睡觉”去了。
上初中时,妈妈去乡里当师傅,一周才能回家一次,终于可以动妈妈的缝纫机了!最初不知道底线一踩机子就可以出来,愣是自己穿了好久,偶然一次才发现竟然那么容易。在用断了妈妈的好几根缝纫机针后,我又做出来几个娃娃,一个比一个好看,一个比一个“时髦”,各色漂亮衣服也应运而生。大家惊讶我竟然会踩缝纫机,如此一说,就不奇怪了,这就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师自通,实践出真知吧?
妈妈曾纳闷黑棉线怎么就没有了?缝纫机针怎么就少了?缝纫机的声音怎么越来越大了(估计是因为我技术不好,弄坏了)?我们就悄悄地,反正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娃娃也从未被他们发现(也许发现了,没理我们罢了)。
后来还尝试着给娃娃打毛衣,把几个娃娃组成一家子,与妹妹一起玩“摆家家”。但是搬了几次家,又总是让娃娃们“东躲西藏”,再加上功课压力逐渐加大,娃娃们也不翼而飞了。
一直到长大,依然喜欢手工做东西。生女儿前,提前休息了几天,无事可干,就与妈妈到棉布店花五块钱买了一堆布头,又买了一些填充物,回来就按照布的花色创作,做了一些西瓜、梨子、苹果、葫芦、青蛙等等布玩具,孩子从小就玩,卫生又安全,关键满满的都是爱啊!
现在的孩子,要什么玩具都去买了,还专门给她们买来不织布学着缝东西,但乐趣和回忆一定没有我们美好吧!
那天说起现在的孩子不会自己想办法玩,滑雪要去滑雪场,还得家长带着,哪比得上我们小时候自己滑出一条冰溜子,排队玩耍的快乐!
我还与女儿一起玩过芭比娃娃,我负责给娃娃梳发型,还在女儿的央求下,帮娃娃做了几件衣服,但总觉得没有我们儿时玩布娃娃快乐!
我们儿时的布娃娃记忆,有自己创作的成功喜悦;有与父母捉迷藏的刺激;还有满足心愿的快乐。
布娃娃的记忆,是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回忆。
2016.2.21(126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