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有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都是你生命里该出现的人,都有原因,都有使命,绝非偶然,这个人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
在基层工作20多年,一路跌跌撞撞走来,历经的事多了,共事的领导和同事也多了,耳听目见的奇人葩事自然不会少。你喜欢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坚持,你不喜欢的人让你知道了自省和成长。没有人是无缘无故出现在你生命里的,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是缘份,那就来说说工作中偶遇到的ABCDEF君,当做共勉吧。
A:只要敢说“不会”,工作可以很“轻松”
九十年代中,由于教师的干部身份优势,很多转行进入机关单位,A君在乡镇中学教了几年书腻了,找找关系也转行到了镇政府工作。初来乍到,考虑到原来是做老师,镇领导就安排他到党政办工作。
某一天上午办主任交代他在楼梯口的公告栏那用粉笔写个会议通知,谁知中午了公告栏还是空白,遂问起,A君答“我之前是教数学科的,会议通知属于是语文类的,我不会写”,主任无语。
县里有关部门到镇里检查工作,主任让A君先做个迎接检查方案来给领导研究确定,A君态度诚恳的说“这个我真做不来哦”,“那如果让你负责财务室做账总会了吧”,“哦,我没做过,不知道是不是能做得来”,主任彻底无奈了。
3年来A君每天准时上下班,看着同事们忙得昏天暗地……“能者多劳、闲者观望”。
曾经有人说,假如你非常热爱你的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你的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大部分人都需要工作,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还很年轻,在工作中应该报以虚心的态度,遇到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抢着做,不能有懒惰的心里,多做一些事情不会有损失,只会是收获。
B:只要背后“有人”,想去哪都能“任性”
十几年前,虽然中央出台各种规定措施来防止单位一把手的“家长制”“一言堂”现象,但在那个年代的实际工作中执行起来还是有些难度。
B君初中毕业后闲赋在家,为避免无聊惹事生非,B君兄帮他安排到县的事业单位上班,再去电视大学报个大专班,2年后函授大专毕业了,入党也转正了,瞅准个机会,让A君去乡镇挂个职,1年后再正式任个镇党委委员什么的,2年后提拔镇副书记。这样胡混3年后,B君兄再用手中权力把他“扶”上县直部门做一把手,然后自己再安然退休,顺利实现了权棒的交接,延续了家族的荣耀。每一步都按“程序”按“规矩”办,完美!
B君兄何方神圣竟有如此之能耐,据说乃是县委主要领导也。
话说A君在乡镇混了几年后,自己也觉得没意思了,和做县委常委的亲戚说了说,也提拔到了县直部门做副科级领导干部去了。而在原来的乡镇留下了他当年的江湖传说!
那年代的街头巷尾流传着“如果你背后有能人,只要鼻涕流出来会自己擦的,就没有不被提拔的道理”。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作轨迹,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应变力、判断力、适应能力以及我们的关系网都将在这样的舞台,得到很好的展示。
C:所谓工作“机遇”,可遇真不可“强求”
当年C君重点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县法院办公室工作,因为脑子活,文笔好,干活勤,得到主要领导的赏识,就这样保持昂扬斗志干了几年,符合提拔的资格和条件都有了。
谁知主要领导突然高升到市中院做领导去了,临走时啪啪C君的肩膀说“小C啊,你工作确实不错,想提拔你的可我又调走了,继续好好干啊”。
新换的领导到任后重新提拔了一批干部,C君还是办公室副主任。
院里空出一个副科职数,C君能力突出、履历丰富,且群众基础还不错,院长也有意向提拔他。可是这个时候院长却在任上突然驾鹤西去了,连小C的肩膀都没来得及啪下。新来的领导觉得C君资历还是太浅,要照顾下之前老同事的情绪,没有提任他。C君只好兜兜转转到其他审判业务部门去了。
2年后空出来一个庭长职位,上级组织部门意向是从本单位干部中选拔产生。大家都以为应该是C君的,毕竟论年龄,论资历,论能力,他都是最合适的。
可是上级组织部门要求实施干部年轻化,这次提拔的庭长职务的干部原则年龄不超过38岁。折腾了几年C君年龄40岁,连进入民主推荐名单的资格都没有。最终上级组织部门按程序提拔了一个80后年轻干部。C君郁闷之余只得找关系外调到其他单位了,离开伤心的地方。而他所不知道的是,新提拔的年轻干部也是一个县领导的外甥,嘿嘿。
没有哪个领导喜欢一无是处的人,领导也需要业绩,需要进步,所以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执行自己的命令,完成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意图。也就是说能力是领导看重你,提拔你的基础和前提。好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提拔,并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没有合适的机遇。
但是能力再强,机遇再好,没有领导的特别“赏识”,也是个呵呵,这个大家估计都明白。不要把仕途看得过重,坚持一颗平常心即可,人生经常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E:个别领导“年龄”,可决定工作“份量”
假如我们想虚伪地“赞美”一个领导,就算他毫无作为,做事前怕狼后怕虎,只愿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我们也会说他那是“沉着、稳重”。
刚到乡镇工作时,接触到年纪较大的主官D君,已经50多岁了,抱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认为自己既然已经升迁无望,安于现状。每次请示工作,都是以“按照文件规定办”“按照上级检查要求做好来”“做好规定动作就行”……一副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态度,甚至抱着“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思想。
如此一来,大家对于工作得过且过、敷衍应付,完全没有工作的热情,怎么安排怎么做,怎么轻松怎么做,更别说工作加班了。
工作中最怕领导年轻且想法多多,这不,在县直机关工作时偶遇到一个局领导E君,40来岁刚刚提拔到主要领导岗位,工作激情四射,敢于创新,事事创先,想早点干出点成绩争取能上一更高台阶。经常要求下属要和他保持一致的工作热情,他的想法就是下属工作的做法,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工作要经常出亮点,时时争优,对工作要求可以说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境界了。搞得干部职工每天上班都有点战战兢兢,全都绷紧着神经,交办的工作加班加点争取提前完成,就怕差错在自己手中发生挨批。大家感觉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加不完的班,自己都不知道在瞎忙些什么,精神状态很差,也影响了生活的质量。
在工作上工作无小事。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工作中的乐趣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很重要,在适应中学会成长,要让自己去适应领导,而不是让领导来适应你。用好心态来工作不光是对你的前程,更是对你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F:在位之时“抠巴”,退休后发挥“余热”
公务员体系中如果年满53、54岁还没提拔到更高级别的职务,也就表示仕途基本就到此为止,而到60岁那就必须正式退休,回家安享晚年。由于领导之前长期在权力位置的顶端,自己早已习惯生活和工作在核心位置,经常也是被下属们前呼后拥,争先套近乎,讨好自己。
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任职单位一把手的F君光荣退休后,耐不住寂寞,继续发挥着“余热”,仍把单位工作当“舞台”,经常回单位各部门转悠,在新领导办公室和其他部门喝喝茶,对工作指手画脚,时不时点评下单位的工作。
刚开始新领导还客客气气的接待F君,工作上还会汇报下,好让老领导放心。时间一长,新领导看到F君来就是礼节性地打下招呼,借故说要去向县领导汇报工作避开了,留下办公室主任在陪F君客套地喝茶聊天中。
按照惯例每年春节前单位要开展慰问退休老同志活动,请老同志回单位开个茶话会,顺便饭店请吃饭什么的。这下好了,F君提前和其他退休老同志私下达成了在茶话会上要提出“增加退休人员补贴、增加通讯费、派车接送、吃饭喝洋酒……”的一致意见。碍于情面,新领导答应了适当增加点补贴,算是应付过去了。会后,领导和副局长说“F君自己做领导时就不解决,经费拽的紧紧的,对大家那么抠,刚退休,就提这提那的福利要求。”
第二年春节前,领导决定不再集中老同志开茶话会和吃饭了,改为派分管领导上门逐个慰问。原因说是怕老同志出门坐车不安全、吃饭喝酒影响身体。嘿嘿,都明白。
正所谓,得势深山有远亲,失势闹市无人问。从领导位置上退下,即使你个人以前再辉煌,平台光环没有了,你已不再是权力的核心,单位的中心人物。与其一味地抱怨“人走茶凉”,倒不如好好地反思一下:你现在,甚至将来退休后,有什么不可替代的能力。
所以,衡量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不是看他身居要职时,能够赢得多少的欢呼和吹捧,而是看他在退位以后,是否还能够持续发光发热,获得他人足够的认可和尊重。
……
(故事真实与虚构并存,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