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由两条线组成。主线是富商张蓓蓓和舞男杨东之间相差十几岁的爱恋纠葛,蛋糕店女孩丰小勉的加入,让这条线变成了三角恋。单说这样一个故事显然不足以撑起整个小说的篇幅,作者从一个亡灵的角度开始了小说的叙述,带出了副线:诗人石乃瑛与舞女夏之绿的乱世情缘。这是一个大胆的写作手法,两条线相互交织,两个年代相互交叉,隔空对话。
张蓓蓓是这个社会的顶层,海归精英律师,一个人经营着40多个律师的公司,住好房开豪车,穿着不下于五位数,随便手指一挥,就开得起一箱80年代的红酒,交往的闺蜜们都是有海外背景的富婆们,说话夹杂着几个英文单词,一股高人一等的高傲味道。忙碌之外,跳舞好像成了社会中流行的娱乐方式,亦如今日的K歌、电影一般,在这样一个充满情欲的环境里,她阴差阳错的邂逅了年轻舞师杨东。这是一个四十多岁依然孤身一人的中年女性,遇见了年轻、青涩的有点害羞的大男孩,霎时间一种母性的爱怜兴起,她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杨东。
我不想把这样的爱情称作“畸恋”,它并非是扭曲的畸形,只是他们之间不可填补的差异,造成了不平等的爱情。
杨东是社会的底层,上海普通工人的儿子,住着四平米的小屋,头在屋里脚在父母房间,每天8小时教人跳舞,赚着可怜的工资,有着小混混的犯罪经历。爱情的产生总要有那么点相似性,才得以延续,而这两个人,除了舞蹈和对诗人石乃瑛的追溯以外,无论是年龄、阅历、身份、地位,都没有相同之处,仅凭瞬间擦出的火花,维系着迟早要崩塌的爱情。
张蓓蓓的女强人个性,无时不刻的控制着杨东的生活,给他买衣服,给他豪车开,为他报了电脑版,带他认识上层社会的朋友们,可杨东毕竟对这个社会完全陌生,出了不少乱子,他并不喜欢这个社会,完全融入不进去,有的只是羞愧自卑,而蓓蓓对他的呵护和填补漏洞,明显的在提示他,你是个笑话,除了跳舞和给她情欲的需求,你一无是处。可蓓蓓把这仅有的意义也剥夺了,她不允许他继续留在舞厅跳舞,她相信她可以帮他摆脱底层的标签,可这种控制欲让杨东心累,跳舞是他的灵魂,一个16岁开始跳舞的人,离开了舞蹈,就等于离开了生命。这样的压抑和痛苦,她张蓓蓓怎么会懂。他在她面前是一个被控制的木偶,她怎么摆,他就要怎么动。杨东的日子靠着买菜做饭,种花弄草,修理水管,置换灯泡来填补,他做的一切都在证明他在蓓蓓面前微弱的存在感,这种男性强烈表达自我的欲望,在蓓蓓面前总是得不到丝毫重视,直到他遇到比他更底层的丰小勉。
丰小勉是底层中的底层,一个外地来的打工妹子,梦想开着蛋糕店生活。这个出场极为清纯的妹子,却被生活堕落成穿着齐腿根短裙的夜小姐。杨东在丰小勉面前是高一等的,他终于找回了男性能够驾驭的话语权,一声不响的跟着丰小勉回到她的家乡,开起了有着巴黎味道的蛋糕店,可这个小城并不知道巴黎是什么摸样,蛋糕对他们来说并不美味,还不如锅盔来的实在,小城人民是不懂得大都市的浪漫的,加上不懂得经营理念的两个人,蛋糕店败的一塌糊涂。孩子的到来,让本就溃败的生活更加沉重,而对于杨东来说,这个孩子代表了他的希望,是他杨东生命的延续,是他可以做出个男人样的理由,是他用来奋斗保护家庭欲望的释放,他重新开始老本行,全部的收入用来养活小勉、孩子,还有小勉那无底洞的家。
杨东不是无情无义之人,孩子许堰出生后,他毅然带儿子回到上海,却依然养着那个大后方。他对蓓蓓是有依赖的,舞池重遇那刻起,后来的一切都开始错了。蓓蓓对小生命的疼爱让他再次感受到上层社会的物质温暖,这个三十几岁的男人,在蓓蓓面前,永远是孩子摸样。蓓蓓像是养着两个儿子,大儿子杨东,小儿子许堰。一辈子没能做成母亲的蓓蓓,得到了满足,她多么希望这样的三口之家就如此继续下去,也幸福下去。
丰小勉的回归搅的这个局更加复杂,自己的儿子不能认妈,想看一眼孩子,还被当成钟点工和小偷,从小的平穷,让她疯狂的想在这个城市生存下去。见到蓓蓓家那种气息的震撼,让她明白,她要的已经不是开着蛋糕店的简单生活了,她想和蓓蓓那样的上层社会抗衡。她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伪造了4个身份,开始了夜小姐的生活,她没有什么好武器了,只有自己年轻的身体。这个单纯的川妹子,毫无痕迹的变成了泼辣、蛮横、贪婪、满身谎言满口脏话的妖精。终于,三个人的秘密纠葛在一场冲突中暴露。
蓓蓓是一个律师,即使杨东掩饰的再完美,她敏锐的嗅觉早已觉察出许堰的真实身份。她一腔热血的相信杨东的爱,她编造了一个谎言用来说服自己,一定是借腹生子,一定是的。金钱至上的上层社会相信,钱可以控制一切,包括这个孩子到来的理由。一场对丰小勉疑似小偷的搜身,结束了这场三角恋,蓓蓓用她的强权彻底对底层社会形成侮辱,她想告诉杨东,她张蓓蓓永远是正确的,她想让他明白,这样肮脏的人世和满是优雅辉煌的上层生活,你还不知道该怎样选择吗。可她忽略了一个事实,杨东也是来自底层社会的人,并不属于她的世界,搭建在她和杨东之间爱情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整个世界崩塌了。
杨东自己造的孽,只能选择离开,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错了。
对严歌苓副线的安排一直存在困惑,她是否是因为故事的单一性才启用了第三人石乃瑛叙述视角。而这两个故事是否具有相似之处。
石乃瑛对夏之绿是飞蛾扑火的爱,他一生对这个舞女的追随,让他不惜放弃生命,不顾一切。张蓓蓓对杨东的爱,是母性激素的爆发,同样可以为了杨东放弃现有事业,但石乃瑛是纯粹的,张蓓蓓是参杂了对下层社会的蔑视,和对这种身份差异的掩饰。夏之绿对上层社会是向往的,对王融辉的选择是她想要逃离舞女身份的反抗,而她对石乃瑛的爱是隐忍的,为了不让他受到伤害,毅然选择远离,制造了死亡的谎言,以自我牺牲精神,希望换取他的安全。杨东对张蓓蓓,是一种仰视的崇拜,对纸醉金迷世界的向往,他的离开是彼此伤害的结果。
石乃瑛、张蓓蓓的义无反顾,夏之绿、杨东想要逃离底层生活的欲望,是否能诠释两个故事交织的理由?一切交给舞厅吧,这个几十年几代人故事唯一的见证者,勾勒起两个时空的交错,架起了复杂的叙事技巧,也牵起了两个社会,永远不会平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