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的列车,行进在暮色中。不知什么时候,窗外亮起了数不清的灯火,一闪一闪的,像天上的星星点点。一转眼间,夜晚就到来了。
车窗外的黑影,取代了过九江时的夕阳,把天柱山站也远远的抛在了身后。而我的思绪还滞后在出发的地方。
近中午时分到了潜山,买好了车票,时间尚早,就转到附近的太平塔去看看。
太平塔距天柱山站不到三公里,位于潜山县皖光苑(即潜山博物馆)内。建设于晋咸和年间(326-334),是安徽省境内现存年代最久远的砖木结构古塔之一,被称为安徽第一塔。
步行过去,走到一段僻静的山路。向里散落着几户人家。安静的午后,从树林间传来熟悉的鸟叫声,一遍一遍有节奏地传到耳边。原来是布谷鸟,在提醒农人到了“割麦插禾”的时候了。
每到芒种前后,布谷鸟就按时出现,用它形象的叫声来告诉人们时令的变化。这个时候,田间的油菜已经老了,籽粒饱满。麦子也将成熟,垅中见黄,都可以收割了。紧接着,又该忙着插秧,播种玉米。
因此在听见它的叫声时,会感到一种亲切。对于耕作的农人,内心一定是欣喜的。只是多年没有插秧种玉米,这倒成了对过去的一份回忆。
很快到了太平塔院墙外。走进去,园内静悄悄。七层古塔,矗立在一角。望去呈灰暗色,显得有些魁梧挺拨。檐角的风铃,在寂静的时光下,发出叮咛咛的声音。塔前地面长着杂草,显然很少有人参观。塔另围住,墙门上挂着铁链锁,不得进去,更别说攀爬上去了。再转来看牌示介绍,不想园内有程长庚展览馆,和张恨水纪念馆。
程长庚这个名字有听说过,只是不了解他是一代京戏大师,更没有印象他就是潜山人。在明清时期,盛行戏风,徽班进京,名留史册。
张恨水也仅仅知道他是作家,却没想到他也是潜山人。他的代表作《金粉世家》等许多小说,改编成了影视剧。
这两位可以说都是安徽人的骄傲。
大概浏览一圈,一个小时后从园内出来。经过大门口,屋子里那个值班人员靠着椅背睡得正香。这个季节,这个午后,小睡一下,却也是难得惬意。五月初的阳光已有些晒了,路上行人稀少,只有布谷鸟依然在啼叫。
一声声传散在郊外的田野,消失在空气中,像是时光飞逝的影子,又像是岁月的回声。
原来布谷鸟是杜鹃鸟的一种,曰:大杜鹃。而在诗词中出现的杜鹃啼血,则指的是“四声杜鹃”。从早到晚,叫声凄凉,总让人想到某些故事。另据说,它将蛋放在其他鸟的窝里,只管生不管养,这一点让我不太喜欢。
不过这跟人类是有不同的。四声杜鹃这样做,大概是有其自然的因素。
在一年又一年的更迭中,人与动物草木比较,究竟谁更容易或艰难呢?
自然界有生物链,人类不也讲适者生存吗。有时觉得人的生活,现实,赤裸,残酷,犹胜其他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