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发简书写写自己的心里事,二十岁的人总是过于敏感,好奇外面的世界真与假。庆幸从幼儿园到高中上了上了这么多堂语文课,阅读理解能力非常好,好多歌音乐新闻热点,我们都可以理解其中的喜怒哀乐,理解它要表达的共情点,可是却很少能够体会。因为经历太少,对于世界的认知非黑即白,渴求一个真理定律,尤其对于一个理工科学生来说。理解与体会是两码事,对于不曾有过的五味杂陈,我就是像看小说一般表示唏嘘,但我看到经历过它的人,会无奈流泪,那种感觉就像隔着玻璃在舔他们的苦,尝不到它是怎样的滋味,只能随着皱皱眉头假装懂得。
二十岁充满着精力,对于外界艳羡又犹豫。会浓妆艳抹假装成熟,会表现得没有上进心来显示自己很酷无拘无束,会模仿歌手唱着深情苦味的歌来显示自己经历很多。可我们知道自己身上的戾气太重,脾气任性,畏手畏脚,学识不够才疏薄浅,害怕别人一眼看穿,记着要收敛光芒。
二十岁很纠结,与外界的磨合总是很难两全。从小到大最多的经历就是读书,很多东西都是书本给的,然而与外界的磨合过程中才发觉自己懂得少之又少,而有些听得习以为常的道理才发觉自己才刚刚体会一点点而已。有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做都是一种错,会害怕碌碌无为,会害怕被光芒灼烧,会害怕自己不合群而有渴望自己与众不同,总是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而又渴求着能够两全,在一次次的舍与得的过程中艰难抉择,慢慢体会到最苦的情感叫无奈。在渴望被理解的阶段中慢慢看开,开始能看懂很多的沉默,也在告诉自己不要冲动争执对错。
毛不易的歌很有故事,可我只能只言片语得看懂一点点歌里的心事,但有时就算看懂也只是像阅读理解那样不够真切,他唱哭了好多人,可把我唱困惑了。所以,好多时候我会选择旋律而听歌,一些作曲很棒的欧美乐队,以及说唱一类,也许音乐的旋律才是无国界的,他国可能很难体会华语音乐所表达的一种共情,毕竟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生活制度不同,所以华语音乐的传播需要一些文化自信,与融合。就像二十岁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