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观感
各大电影大v都在极力推荐这部电影,很多人的朋友圈也在卖力免费推荐,我的好奇心也被勾起来了,带着全家老小五个,再加上曹同学的朋友,六个人浩浩荡荡去看了这部电影。
从头到尾,剧情倒不拖拉,看的时候一直随着剧中人物或喜或悲,时忧时愁,虽然有的影评讲到说徐峥扮演的勇哥性格很丰满,有一个当警察的妻弟,有一个差点养不起的家,有一个离婚的前妻和儿子,刚开始也一心想赚钱,后来看到大家的遭遇之后免费为大家代购药物。勇哥这个人物确实有一个从不堪到担当负责的过程。电影已经在尽量丰满这个人物角色,但是生活中的勇哥跳出来说,和实际生活中的不一样。也许实际生活中的心理挣扎更突出,人物性格更复杂,但是电影为了宣传需要,已经尽可能地做了变动,这我也能理解。
只是最不能理解的是最后一段,虽然是代购,但是生活中的原型结果是检察机关认为危害性较小,未伤及到他人,最终免于起诉,体现了司法的温情。电影却改成了减轻判决,判决五年有期徒刑,最后减刑成三年。在这种明显没有社会危险性的行为中,电影改编之后反而让人如鲠在喉,完全改变了实际司法结果,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和虚构,这一点不但不让人信服,反而让人对司法有一种绝望感。司法在人眼里成了一架硬生生的机器。一般人看了不知作何感想。作为司法人员,因为先前看过类似判决,对这个影片有一个预期,当发现预期和电影放映完全不一致时,那种失望感难以形容。先前对影片积累的好感也减去部分。
后面看到慢性白血病的治愈率从2003年15%到2015年的85%时,心中欣慰很多,一个人一件案件带动了某个事情往好的事情发展,这可以让人看到希望。
这几年这类电影逐渐增多,从赵薇主演的亲爱的,到今天的我不是药神,亲爱的上映后,国家/社会推出了很多防拐卖的措施,包括高德/支付宝等都相继推出了协助寻找被拐卖儿童的软件。全民对拐卖儿童有了共同防卫心理,也有了共识。我不是药神放映后,希望也能对社会和国家产生一些积极影响。大家评论癌症治疗费用偏高,很多人都靠卖一套房子来治疗疾病,这是一个让人生活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事件,希望这次电影过后,这个也能得到一些解决和调整。
希望这类电影能越来越多吧,也希望国家和社会/民众都能向好的方向迈进,这样人活着才有希望,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