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赏日志67:搬家

崔利花摘录的文章很好,我又摘录了一遍,记得牢些,呵呵。

唠叨,是最不走心的关心

唠叨已经成为阻碍爱与自由教育的一种硬伤,但是,由于它的模样如此微不足道,它的存在如此的自然,害处又如此遥远,以至于人们根本意识不到它的危害性,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它甚至比隐蔽的强权更隐蔽,但是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却不相上下。

一天去饭店吃饭,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两岁的宝宝在隔壁桌吃饭。

妈妈不停教育着小孩:

“这个是你要的吧?这个也是你要的吧?”

“现在都不吃了,你说怎么办?”

“浪费粮食是不对的,要被关小黑屋。”

“你是乖宝宝,你都吃完了,我们就去买香蕉酸奶。”

小宝宝无言以对,只能眨巴着大眼睛不停忽闪,透着无辜。

我们都知道“粒粒皆辛苦”,要这么多东西,不吃浪费确实不对,但是这位妈妈一顿饭不停地唠叨、说教,甚至让坐在一旁的我都有点不舒服了。

孩子不会表达,也不会判断,他只能在妈妈指责的语气中感受到自己不好。而且,在这样的气氛下,孩子又怎么吃得下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无意识地与孩子交流,唠叨和说教只是大人们自我减压的工具,似乎说出来了,我们就对孩子负责了。

其实,唠叨声出来后,首先治愈的是家长自身的焦躁。

“唠叨”是最不走心的关心,对家长来说,这是没经过思考的下意识反应,对孩子来说,收到的多是“不信任”“质疑”和“指责”。

对孩子无微不至的提醒,是成人不相信孩子的表现,这是一种对孩子的贬低。

致使儿童无法养成好习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命令、唠叨和指责。

家长一定要培养出一种跟孩子相处的好习惯,给孩子自律自主的成长空间。

学会闭嘴

一反常态,放学后在孩子疯跑时,我没再大呼小叫,而是紧紧跟随身后。到了马路边,我没再说话,悄悄观察孩子的反应。

他一个急刹车站在了马路边,然后左看看右看看,小心而又迅速地过了马路。

瞧,孩子早就具备了这些能力,当提醒消失,他自身的警觉性就竖了起来。常常,是我们的不放手和不放心蒙蔽了双眼。

学会闭嘴,当唠叨声要出来时,咬住舌头。有觉察地去爱孩子,给孩子有意识的、清醒的爱,而不是下意识的、无觉知的爱。

自己的情绪自己消化

频繁的唠叨、提醒是家长自身过于焦虑的表现,心理学上有句话:谁的情绪谁负责。

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保持一份觉知,善于反躬自问。负面情绪自己慢慢消化,而不是无意识地通过唠叨将它传播,影响到孩子。

学会放手

一棵树苗如果始终在低矮的屋子里,能长成参天大树吗?父母的教育往往是孩子成长的天花板。不要让你的不敢放手,局限了孩子的成长。

逐步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一定要减少自己的唠叨和不必要的管束,孩子才能在空间之内承担起自己,对自己负责。

给予信任

唠叨和提醒呈现的往往是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不信任源自倾听观察的不够。

放下家长的架子,认真聆听观察孩子,你会发现孩子能带给家长太多的惊喜了,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向上、向善的。

好的妈妈是这种:我随时都愿意承认我的教育有问题,承认我曾经对孩子做错了一些事情,我愿意承认我的错误,我还愿意改善。

看似不起眼的唠叨,实则对孩子的影响深远。

如果我们不想孩子变得叛逆、麻木,希望孩子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而非依赖他人。

那么,就请从这一刻开始,做一个愿意改善的家长吧。

——  ————————————————

学会闭嘴,学会放手,给予信任真的很重要。这两天忙于搬家和装修房子,基本上就顾不上管孩子,发现孩子表现反而更好些。中午放学一到家就跑到厨房问,妈妈,你热不热。孩子知道关心妈妈了,再热也不觉得热,心里美滋滋的。

感赏孩子早上能够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感赏孩子中午在家还写作业,上课没有听懂的功率问题请教爸爸,饭后又看了相关内容的微课。感赏孩子看见我吃他没吃完的剩饭,就不好意是掉碗底子了,今天饭吃的很干净,如小狗添的一般。感赏孩子感冒还没有好透,就坚持上学了。感赏孩子昨天下午愿意补网校落下的题。感赏孩子把书桌,床铺整理的干干净净。这两天搬家,感赏老公自己搬东西,心疼我,不让我搬。感赏自己把搬回来的东西整理入位。

投射孩子早睡早起,上学不迟到。投射孩子听课效率高。投射孩子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桌说话。投射孩子作业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投射孩子遇到没有听懂的问题,主动问老师或家长。投射孩子感冒很快好起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