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金文所见:殷商齐国
说到齐国,历史上有名的齐国应是姜太公姜子牙被分封的齐国,史称姜齐,是炎帝后裔。姜太公吕望没有就封,就封者是其儿子吕伋。姜齐历史上最有名的国君应是号称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到春秋末战国初时,姜齐被田齐取代,史称“田氏代齐”。田齐的第一代国君是田和,妫姓田氏,是五帝之一的舜帝的后代。田齐历史上最有名的国君应是以“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接受劝谏而大有作为的齐威王田婴齐。
此姜齐不是最早的齐国。根据专家学者对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在姜齐之前还有一个齐国。号称“甲骨四堂”之一的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在《卜辞通纂》中认为:“齐,当即齐国之前身,盖殷时旧国,周人灭之,别立新国而仍其旧称也。春秋时,齐地颇广大。殷代之‘齐’当指齐之首都营丘附近,今山东临淄县也。”为区别于姜齐和田齐,本文把存在殷商至周初的齐国称为“殷商齐国”。
甲骨卜辞中的“齐”紧挨“人方”,是商王征伐人方的前沿驻扎地和物资补给地。
《甲骨文合集》36493:癸巳卜,贞:王旬亡囗,在二月,在齐師。王来征人方。
《甲骨文合集》36803:癸巳……在齐……
《甲骨文合集》36805:(吉)。(在)囗月,在齐師,唯王十……
《甲骨文合集》36806:癸巳王(卜),(在)齐,贞旬亡囗。弘吉。
《甲骨文合集》36821:癸丑王卜,贞旬亡囗。(在)齐師。
人方的地望,多数专家认为在今山东,故商代齐国地望也应在今山东。
商末周初的以下几件金文可能和殷商齐国有关。
《齐作父乙卣》(《殷周金文集成》5202),商代晚期器,盖器铭文内容相同,只是“齐”字字体稍异。铭文:“齐作父乙尊彝”。此处的齐应为氏族名,商代时期的人名、地名、国族名,经常是“三位一体”,同一个字,既可指人名,又可以指地名、族名。
《齐祖辛爵》(《殷周金文集成》8345),西周早期器,铭文:“齐祖辛”。这件爵虽然是西周时器,但可能是属于商代齐国的。原因是商代齐国存在的下限,可能在成王时周公东征以后,灭了商代齐国,才分封姜齐,或者如有学者指出的,西周分封的姜齐,最早位置不在山东,在周公东征前,殷商齐国应该还存在。第二个原因是,周人一般不用日名祭祀祖先。故《齐祖辛爵》应为非周人系统的殷商氏族所有,即应该是殷商齐国所有。
《齐史疑祖辛觯》(《殷周金文集成》6490),西周早期器,铭文:“齐史疑作祖辛宝彝”。铭文大意是,齐国的一位名叫疑的史官,为他的祖父辛铸造了这件祭祀用的觯。和前文对《齐祖辛爵》的分析原因相同,这件觯也应该是殷商齐国所有。
和殷商齐国关系比较密切氏族有:举族、纶巾族、豕族、月族等。
《齐妇鬲》(《殷周金文集成》486),商代晚期器,铭文:“齐妇,举”。对这件铭文的解读有不同的看法。严志斌《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认为:“由齐妇鬲知,齐族与举族有婚姻关系。两族皆位于山东,地域当比较接近。”据陈絜《商周姓氏制度研究》认为,妇前一字为夫家族氏,则齐妇之齐可能为举族的一个分支。
《囗齐婛尊》(《殷周金文集成》5686),商代晚期器,铭文:“囗齐婛”。第一字不认识,其形象如古代的纶巾,暂以纶巾族称呼。婛,应为女子名。这件铭文说明,齐族和纶巾族之间可能存在婚姻关系。带纶巾族族徽的金文,据王长丰的统计,有40件,说明在商周时期,纶巾族还是有一定的实力。
《齐豕月父癸觯》(《殷周金文集成》6423),商代晚期器,铭文:“齐豕豕月父癸”。“齐豕豕月”,应是由齐族、豕族、月族组成的复合族徽,说明这三族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据王迅《东夷淮夷文化研究》和陈秉新、李立芳《出土夷族史料辑考》的观点,月族是位于淮河流域一带的土著氏族。据王长丰《殷周金文族徽研究》的统计,带豕族族徽的金文有57件,说明商周时期的豕族是一支实力雄厚势力庞大的氏族。
关于殷商齐国的族姓,文献记载属于炎帝后姜姓国。据《路史·国名纪甲·炎帝后姜姓国》的记载:“齐,侯爵,伯陵氏之故国,以天齐渊名。吕尚復封,都营丘,今青之临淄也。”据此,则在姜太公吕尚在被分封之前,在临淄就存在一个姜姓伯陵氏齐国。这应该是可信的,姜太公可能就是伯陵氏的后代。据《史记》记载:“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再据《吕氏春秋·首时》:“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姜太公本属于东夷人,后入周辅佐文王武王灭掉殷商。很可能周公东征,征伐东夷,就把姜尚的出生国即殷商齐国——伯陵氏齐国,给灭掉了。之后再分封周人统治下的姜太公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