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通俗点说就是孔子和其弟子及他人的对话,其中涵盖了很多大智慧,很多人看到这个标题会觉得不可思议,《论语》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前期,怎么会知道当代社会所发生的事情,并给到解决办法呢?初读《论语》时,只觉得晦涩难懂,其实在学生时代的课本上就有接触过《论语》,当时只是按照老师要求要背诵下来,并没有弄懂其中所涵盖的人生哲理。后来有幸看到了樊登老师对于《论语》的剖析解读,让自己获益良多,樊登老师的《樊登讲论语:学而》让我了解了孔子的思想,让我知道了《论语》这本著作不再只是书本上的著作,而是涵盖了我们现代人所遭受的所有困惑,并给出了问题的解决办法。
《论语》开篇就是我们在学生时代课本中熟悉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大意是一个人学了知识后经常复习或者使用,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这不是一件很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这难道不是君子所为吗?这句话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之处,感觉像是车轱辘话,但是这句话作为《论语》的开篇自然不是无关紧要的,大家要知道孔子就相当于是当时的老师,老师育人就得要学生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摆正学习的态度。不可否认的是,学习乃是终身的事情,不管是到了多大年纪都不能放弃学习。《论语》中的这句话放到现在来说可以理解为,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才可以考个好大学生,而后再找个好工作,而要好好学习的前提是你得要摆正学习态度,把学习当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像不像是上学时老师对我们说过最多的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很多人不禁会问,学习带来的只有痛苦,哪里有快乐呢?试想一下,当我们在做一道数学难题时,绞尽脑汁不得其解,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套用各种数学公式,最终难题迎刃而解,那我们会感觉到很有成就感,也就从中获得到了学习的乐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也是如此。这句话主要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找到学习中的乐趣,进而延伸到生活工作中的困难,我们通过学习解决了实际困难之后,那不就是值得高兴的事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对于不爱交际的人来说,实在算不上有什么乐趣,反而还会感觉有些烦躁。就拿我来说,本来平常上班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就已经很累了,好不容易可以安安静静地休息一下,这时候来了个朋友,自己还得要去招待朋友,然后美好的休息时间就又没有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想一想,这里说的朋友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你是能产生共鸣的,一起话话家常,一起聊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不也是快乐的吗?我们延伸一下,在工作中有一些项目是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跨部门合作必然少不了沟通,如果其他部门的同事在没和你沟通的情况下就擅自决定了方案,那你事后是不是也会觉得其他人没看得起你,不屑于与你沟通,所以这句话还要教给我们合作沟通的重要性。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都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一些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认同,也会不理解你。比如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倾向于晚婚晚育,可能自己都有自己相应的想法,工作忙啊,压力大啊,先立业后成家,但是家长们就会不理解,你这么大了怎么还不结婚或者怎么还不要小孩,这能影响你什么,你该创业就创业,该工作就工作,孩子我们老人来带,现在趁着我们还能干得动,等过两年,我们干不动了,你想要我们带孩子都带不了了。这就是来自于家长们对你的不理解。还有在工作中,每天起早贪黑,但是领导还是觉得你事情没干好,没做到点子上,觉得你是在做无用功,这就是工作中领导对于你的不理解。还有就是你作为领导去教员工如何去做好工作,如何去赚钱,其实你本质上是为了员工好,但是员工非但不领情,反而觉得你在无中生有,摆领导的臭架子,这也是工作中的不理解。但是我们在面对这些不理解时,不是要怨声载道,而是淡然处之,冷静分析,冷静处理,这体现的是一种修为,一种境界。
这些只是我们人生中一部分的痛苦,在我们一生中,难免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磨难,当我们在遇到各种困难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默念这三句话,就会发现面对一切困难都能淡然处之,那么所谓的困难或是痛苦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