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陕西安康中院少年家事法庭不公开审理了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杀人案。
之所以说这起案件匪夷所思,
一是因为,当事人双方的身份,被告人小郭(女)案发时14周岁,系初中在读学生,据老师和邻居反映,她是一个文静的乖女孩,平时从不惹事,而她杀死的是自己年仅11周岁的亲弟弟。
二是因为,杀人动机让人意外。在庭审中,小郭告诉法官,她杀死弟弟原因是担心他向父母告状,说她深夜不睡觉玩手机,另外,她对父母给弟弟买手机、而她和妹妹没有手机一事很有意见,觉得父母做事不公,不喜欢她。
三是因为,作案过程非常残暴。当晚,小郭趁着弟弟在熟睡,先用菜刀砍弟弟的头部数刀,又抓住弟弟头部撞墙,弟弟往屋外跑,小郭提刀追出了200米外的一座石桥上,她拦腰抱起弟弟从石桥扔了下去,之后,又将弟弟拖到河滩,确认死亡后,就地用泥沙将尸体掩埋后从容离开。回到家后,她又将案发现场血迹擦拭干净,伪装成弟弟去上学的假象。
一个乖巧的女孩,因为玩手机这样一件小事,残暴的杀害了亲生弟弟。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根据现有公开的资料,大致可做这样的梳理:
(一)又是手机游戏惹的祸?
事件发生时,小郭乘黑夜痴迷玩着手机游戏,不料被醒来的弟弟发现,她动了杀心,并且手段完全不像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能做出来的。小郭当时在玩什么游戏呢?会不会是打打杀杀的吃鸡游戏呢?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有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波波玩偶实验。他们将一班孩子分成A、B两组,A组实验人员走进房间,在孩子面前拍打、殴打、摔打波波玩偶,然后扬长而去。B组实验人员走进房间,跟孩子们一起愉快地玩玩具,没有出现任何暴力动作,然后离开。随后,A组的全部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模仿实验人员暴力殴打波波玩偶的行为;B组的全部孩子几乎没有出现暴力行为。最后班杜拉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们通过观察模仿暴力动作学会攻击,日后他们与同伴相处时,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没有暴力模仿源的孩子则较少出现攻击行为。
正常情况下,人们会对暴力行为有恶心、恐惧等不适感觉,而长期观看暴力电视或者玩暴力游戏会产生“去敏感化”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就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定的认知,常常会误以为暴力情况反应的就是社会现实,以为暴力是解决冲突或达到一般手段不易获得的目的的直接方式,将暴力当成问题的唯一解决方式。
在今天的电子游戏产业中,以战争和暴力为主题的电子游戏越来越普遍,里面的战争和暴力情节越来越逼真,对于尚未形成完整道德观念、缺少识别能力的青少年而言,这种电子游戏的危害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沉迷游戏,让孩子分不清现实与虚拟世界,助长了她的无情。游戏会让未成年人产生快感和刺激,也会养成她们易怒浮躁的坏脾气,还可能诱导她们在现实社会施行暴力。
(二)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得不到的永远想杀人
小郭说,父母给弟弟买了手机,却没给她和妹妹买,她觉得父母不喜欢她。在日常生活中,她会遭到父母的差别对待吗?
小郭,是三个孩子中的老大,并且是女孩,下面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她是不是会经常听到父母说这句话:“弟弟妹妹还小,你是大姐姐,要让着他们!”兄弟姐妹有了争吵,父母们会首先指责姐姐:“你是怎么当姐姐,就不会好好哄着弟弟妹妹玩。”好吃的先让给弟弟妹妹地吃,好玩的先给弟弟妹妹玩……这在多子家庭中,非常普遍。
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石板一头压着弟弟,一头压着姐姐,妈妈需要做出世界上最艰难的选择——“只能救一个”,妈妈最终选择了救弟弟,姐姐彻底凉了心。
有人说了,姐姐要理解妈妈啊,妈妈也是不得已啊,但其实影片里在地震发生之前的小细节就已经给姐姐埋下了不能原谅妈妈的引子:家里有两个西红柿,白天妈妈给弟弟吃了一个了,晚上弟弟还要吃另一个。姐姐不太乐意,但妈妈给她保证“明天我再给你买”,然后还是给了弟弟吃。其实孩子都是敏感的,这些细碎的小事堆积起来,她就能得出自己不被爱的结论。
不被宠爱的孩子成年后多难以释怀,严重的会造成性格缺陷甚至引发忧郁症。对于小郭来说,弟弟仅仅因为是男孩,剥夺并占有了自己应该得到的宠爱,长期处于这样的心理失衡下,日积月累,难免爆发。
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得不到的永远想杀人。但,恨归恨,无论弟弟多么爱告状,无论爸爸妈妈如何偏心眼,这都不应该成为小郭杀死弟弟的理由。
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上飘下来的雪花,谁也不认识谁,落到地上以后,化成水,结成冰,谁也离不开谁了。这才是人世间兄弟姐妹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母同胎,在彼此人生尚未绽放的时节成为仇敌,这样的姐弟关系,实在太悲哀了。
(三)有些亲人可以叫亲人,有些亲人连人都不是
很多网友强调,受审时,小郭神情平静,语气缓慢且清晰,没有一丝惊慌,得出了小郭具有反社会人格,主张严惩小郭,以防将来对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那么,什么是反社会人格呢?
美国精神病学家Cleckley用了一生时间研究反社会人格,最后将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特征归纳为以下16条:
1.表面迷人和良好的智力;
2.没有妄想或者其他荒谬的思维障碍;
3.没有其他精神病、神经症的症状;
4.不可靠,没有责任感;
5.不真实、不忠诚;
6.没有悔过或自责的心理;
7.反社会行为缺乏充分的动机;
8.判断力差,不能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9. 病理性自我中心和不能真正地爱和依恋别人;
10.缺乏主要的情感反应;
11.缺乏内省;
12.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中不协调;
13.无论是否饮过酒,都出现古怪而令人讨厌的行为;
14.很少有自杀行为;
15.轻浮而不正当的性生活;
16.对生活没有计划和长远打算。
这16条被称为Cleckley标准,是诊断反社会人格的权威标准。
小郭中了几条呢,我们不好说,但就她在法庭的表现,真的有很大嫌疑。问题是,14岁的孩子本应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长大,却出现了反社会人格,谁给为此负责呢?
其实,小郭杀人罪不可恕,但不得不说,在此次事件中,她也是受害者。
为什么一个孩子害怕父母知道自己偷玩手机宁可杀掉自己亲弟弟?细思极恐!她是多害怕自己的父母呢?她是多冷情呢?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反社会的怪胎也是父母一手养成的。
最悲哀的,如同蔡康永在《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中所写:“家人不能随便换,这是很恐怖的事情。”
文/燕小唛CEO 病毒营销陈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