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一波新冠感染高峰中,想必大家都已经认识了“布洛芬”,它在朋友圈和各种群里高频出镜,炙手可热。
在发热、疼痛中成为大家一粒难求的“救命”药,如果有邻居或朋友能接济几片,那可是大恩大德了。
不同厂家生产的布洛芬包装盒也是各具特色,有网友整理了各种“形象”,活生生一名全能运动员,同时也被网友玩出了各种梗。
一般情况下,大家对药物都是敬而远之的态度,能不碰就不碰,能不吃就不吃。在这波疫情中,却一反常态。
我觉得,历史上应该从来没有一种药像布洛芬一样和老百姓如此“亲近”、如此充满“喜感”。
布洛芬的发明者是一位叫斯图尔特·亚当斯(Stewart Adams)的英国化学家。
1961年11月,亚当斯和他的团队研发出布洛芬。他们可能做梦也没想到,60多年后,他们的发明成果竟然在一个遥远的东方国度,一粒难求,缓解了数亿人的不适。
亚当斯1923年出生于英格兰东部北安普敦郡的农村,在家里5个孩子中排行第4。
作为火车司机的父亲无力支持亚当斯完成学业,于是,16岁的亚当斯辍学后,不得不到一家名为Boots的药物公司所属的连锁药店打工。
聪明好学的亚当斯没有满足只是当一名卖药的店员,3年之后,不到20岁的亚当斯已经成为公司认可的一名药剂师。
在Boots公司的资助下,他得以进入大学学习。1945年,他在当时的诺丁汉大学学院取得学士学位后,回到Boots公司,成为公司的科研人员,参加青霉素项目的研究,并因此被免除了兵役。
1950年,胸怀大志的亚当斯为了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再次提出深造。老东家Boots公司也再度支持了他。
进入Boots公司,可以说是亚当斯的幸运,公司能够认可他的才华,并不断支持他迈上新的台阶。而能够拥有亚当斯这样才华横溢并懂得感恩图报的员工,也是Boots公司的幸运。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1952年,亚当斯在利兹大学取得药理学博士学位后,返回了成就他的Boots公司。此时的亚当斯才29岁,正是精力充沛、创造力勃发的时期。
而此时公司正需要研发出一款能够替代阿司匹林的新型药物。亚当斯便找到了2位得力助手——化学家约翰 · 尼科尔森(John Nicholson)和技术员科林 · 伯罗斯(Colin Burrows)一起攻关。
阿司匹林早在19世纪末已由德国成功合成,最初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二战后,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抗炎、镇痛、解热的特效药,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的副作用明显。
瑞士、美国和英国的几个大药物公司,都在急切寻找一种药效好、副作用小的“超级阿司匹林”。
亚当斯团队的研究当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将近10年时间,试验了600多种化合物,终于找到了一种叫做对异丁苯丙酸的化合物,就是后来的布洛芬。
而亚当斯也成为第一个试用这种新药的人。当时他要参加一场重要的会议,但由于前一天和朋友在酒桌上喝了太多,导致第二天醒来还是头痛不已。
为了不影响会议发言,亚当斯便决定服用600毫克对异丁苯丙酸化合物来试试。没想到,效果非常好。
这次意外的发现让团队兴奋不已,他们立即推进了下一步的研究,不久之后对异丁苯丙酸便通过了临床验证。
1962年,Boots公司为布洛芬申请了专利。1969年,布洛芬作为风湿性疾病处方药得到了英国的批准。1983年,被批准成为非处方药。
1985年,布洛芬的专利到期,亚当斯和Boots公司没有再为布洛芬申请专利,此后全世界所有的药厂都可以合法生产布洛芬。接着,布洛芬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并风靡。
亚当斯曾回忆自己在阿富汗的旅行时说到:甚至连开伯尔山口沿线的偏远乡村药房,都在卖布洛芬。
2019年1月,亚当斯在英国诺丁汉去世。布洛芬帮助全世界很多人减轻了病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当感恩发明团队的主导人物——斯图尔特·亚当斯。
作为一名化学家和制药专家,亚当斯也的确值得我们敬佩。2015年,他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曾说:“我从来都认为,在他人服用药物之前,自己应该是第一个药物服用者。”
这才是一名有责任感的发明家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