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拎着一袋零食,不急不慢地走进家门。有两双比猫眼还亮的,一下子就盯上了。
“妈妈,你又给我们买什么好吃的啊?”两个孩子如往常一样,兴奋地在等待“分赃”。“No,no,no.这是我给自己买的,不是你们的。”我抿着嘴唇,有一点点严肃,但他们两个依旧笑眯眯的,似乎我所说的话是一个老土的玩笑了。在他们看来,从小到大,“零食”就是他们小孩的专属。“这的的确确是给妈妈自己的,跟你们两个没有关系啊。”爸爸在一旁来了一句神助攻。两颗泄了气的皮球,只能默默地离开了点。
饭后,孩子下楼玩去,我打开零食袋,各种糖果、饼干,酸酸甜甜、香香脆脆,很有小时候的味道。
我还清晰记得,当时也就两个孩子现在这个年纪,我们兄妹几人经常收集一些破拖鞋、旧锅盆去换购一点麦芽糖或爆米花。那个年代,虽然物资匮乏,但现在回忆起来,却是那么美好。
我沉浸于其中,思绪万千。刚才去零食店的时候,我一眼就看见孩子平时爱吃的果冻、酸奶之类,本习惯要采购一些,但我突然看到架子上有自己很久以前爱吃的零食。想想,好像已有多年,没有感受到那个味道了。这些年我在忙什么呢?除了工作,主要还是围绕着两个孩子。孩子小,怕他们吃太少,怕他们冷了热了,怕他们生病;等孩子上了学 ,怕他们字没写好,怕他们作业没及时做,怕他们成天玩游戏。早上天刚蒙蒙亮,就起身为孩子做点跟昨天不一样的早餐;晚上十一二点,孩子入睡了,自己才匆匆忙忙去洗漱。平淡的日子,时不时还现惊雷。“这么晚了,还在玩.....”,“这道题讲了多少遍了!”,“你马上去刷牙!”......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说是习惯,或叫躺平。每一天,神经就像拉好的弓,绷得紧紧的。在紧张的氛围里,欢声笑语已成为奢侈品,更不用说驻足品尝或好好欣赏一个东西。
如今,我们算是生活在和平年代,为啥日子却过成跟战争年代一样紧张呢?是我们忘记了自我!尤其是当妈的,我们总觉得孩子的事情大于天。为了孩子,自己可以三头六臂,保姆、老师、理发师等等,各角色都能游刃有余,各时刻都可以战无不胜。但其实,我们可能错了。无休止忘我地付出,我们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已经在那叫板了。我们变得不快乐、易怒甚至焦虑。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可能感觉不到,但是面对孩子问题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会轻易破口?为什么我们会气得撕了孩子的作业?甚至自己气得进了医院?
身边这些屡见不鲜的情景其实是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在提醒,它们不好了。
好在我们现在有“妇女节”、“母亲节”,至少一年中在这两天,我们可以名正言顺舒舒服服地让自己享受下女王的幸福。但一年还有三百六十多天,光有这两天的仪式感,那其他时间的幸福咋办呢?要想日日是好日,我们只能“自私”点。
“妈妈”这个职位,虽不需要持证上岗,但我们要懂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虽小,但也拥有自己的很多权力,我们只能建议、分享、引导,不能代替甚至剥夺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哪怕是最近的人,都要有边界感。只要我们过界,结果必然有影响。而只有把这份工作真正做好了,自己和孩子才有幸福感。
从孩子那里退回到自己的空间,就多了时间品尝四季三餐,欣赏花开花落,感受人情人暖,一切就都是那么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