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声,伊河流响,文明在风雨里安静的绽放,蒙昧却钻在文明的间隙中肆意张扬。初识龙门石窟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此行洛阳便一心想目睹卢舍那大佛的风采,顺便怀念一下逝去的时光。走过龙门,亲近石窟,急迫心情瞬间变得舒徐,浮躁的目光也变得沉稳,迎面而来的震撼,令我开始心怀谦恭。其实本来我对佛像是没有多大兴趣的,尤其是在这个信仰极度缺乏的时代我便自觉这并非是对佛的不敬。然而,当我身临其境,一眼望去,震撼如潮水般涌来,醍醐灌顶般浇灭内心狂躁的火苗,一直凉到脚心。我这支空心的芦苇也仿佛被清泉强迫灌溉了。于是,自然的放慢了脚步搜寻着、打量着,不愿错一处细节。我不敢大声喧哗以表达我内心的惊叹,担心扰乱了你千年的禅坐,只好在心里暗暗叫绝,惊奇于工匠是如何在悬崖峭壁之间,挥动斧头,执刀而刻;惊奇于这大大小小的造像,精致如火柴盒,端庄如大厦,依山而居绵延数里;惊奇于这样密集的佛像竟然独立性与整体性并存;更惊奇于文明的穿透力,像来自远古的光束掸落历史的风尘照耀至今,温暖至今。
赞叹之余我看到那许多失落的佛龛空空荡荡,主人已离去。主人并没有畅游在闲云野鹤的山水间,当然也没有跋涉在千辛万苦的取经路上,谁知道去哪了呢?总之,在反文明的毁坏中走失了。这些反文明的动机令人心痛,其中不乏有狭隘的封建君主把毁坏石窟当做统治手段,也不乏有人为了匡扶自己的信仰而对另一种文化的蓄意破坏,也不乏私立驱使下的偷盗行为,侵略者的掠夺,无知者的哗众取宠。这些行为都始于对文明的不敬,始于无知。无知是这个世界的皱纹,幸好历史是发展的,蒙昧终究只能算了文明的蛀虫,不能腐蚀文明的灵魂。岁月不语,也许那些出走的佛和依然蹲坐的佛可以宽容无知者门的践踏,而人又怎能宽容自己的无知?大胆的自嘲吧,大胆的反省吧,佛用出走的方式用这些失落的佛龛警醒着世人少些无知,多些智慧,少些争抢,多些胸怀。忽然感觉到尊重文明是一件多么崇高的事情,大到珍惜爱护一种文化,小到讲话文明懂礼貌。尊重历史的积累,如同尊重自己的积累,为了宣泄一时的愤怒,为了一时的小利,亦或为了一时的安逸,而推倒自己的积累,打破自己原有正确的坚持恰似一种逆进化。艺术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人生或许也同样如此,完善和破坏同样会用去一个人许多时间和精力,如何站在一个至高点去审视自己的行为,如何去完善自我,是一个探索求知的过程。目的或许从不遥远,只是路途艰难,检验一个人真正的品质。
龙门石窟作为国家的艺术瑰宝,从北魏始建经唐宋营造四百年之久,它的珍贵,局限于那些精雕细琢的艺术品本身。它更是一幅历史的长卷,供人阅读,告诉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心怀敬畏,不仅是一个群体依然是一个个体的品质,个体没有权利破坏集体的财富,亵渎集体的文明;我也从中体会到必须学会沉淀自己,浮躁与无知可能灼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