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读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可以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自己的表达能力算好吗?属于合格还是优秀?
然后,我们可以带着答案,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
我工作1年不到之后,就开始有了面试应聘者的工作内容(我不是HR,我只是作为用人部门去面试),至今面试过的人,应该也有上百个。根据非正式统计,80%以上的应聘者,都会说自己擅长沟通,表达能力不错。可是,其中至少一半以上的人,现场的表达都是让我感觉崩溃的。如何崩溃,我就不细说了,但这个实在给我很大的触动:绝大部分的人,都对自己的表达能力盲目自信,甚至他们连什么叫好的表达能力也不知道。
有开会经历的读者们,我相信你们也应该有体会过什么叫浪费时间。计划1小时的会议,能开3、4小时,而会议之后,也不见得有结论。感觉大家忙了一个下午,实际上,都是在瞎聊瞎扯淡,做了一下午毫无意义的事情。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会成员的表达能力有问题,而且这样的成员数量足够多。
我曾经多次想帮助公司控制会议效率,包括主持人机制、超时惩罚机制、结论导向机制等等,最后都是徒劳无功。因为,这是人的基础能力问题,有点像本能,不是靠机制可以解决的,
表达能力出问题,无法是下面几种典型:
1)啰嗦
啰嗦的表象是用很多的词语、句子、例子来企图说清楚想要表达的内容,看似旁征博引、龙飞凤舞,而实质却是对自己的表达缺乏信心,担心对方听不懂,于是尽可能用更多的信息堆砌,希望其中能命中几个关键点,让对方恍然大悟。
2)跑题
明明要说的是A,说着说着就变成说B。这有点类似于思维发散,在某些场景下可能是一个好的素质,比如在头脑风暴会议中,往往能给出更多新鲜的想法。但是在常规的讨论、会议里面,这所谓的思维发散可不是什么褒义词,因为这会严重扰乱所有人的思路,阻碍会议的进度。
3)缺少重点
表达,源于理解。理解不到位,即便很好地避免了啰嗦和跑题的问题,也会因为平铺直叙、毫无重点,而导致表达不尽如人意。放在生活中,我相信大家也会有很多体会:往往有不少人眉飞色舞说完一通之后,你并没有茅塞顿开兴奋绝伦,反而是目瞪口呆一脸懵逼,然后忍不住问一句:然后呢?
4)毫无逻辑
同样一件事,先说原因还是先说结果,先说问题还是先说现象,先说总体还是先说局部......都能直接影响听者的理解效果。在表达过程中的逻辑,首先是理解层面的逻辑,然后是对因果关系和顺序的讲解逻辑。逻辑能力相当重要,现在已经有不少的儿童教育机构,重点培养小孩子这方面的素质了:比如给一幅画让小孩子来描述,画里面有山有水有房子,也有人物和故事。那么,要从何说起呢?如何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讲清楚这幅画是什么?
好的表达,是因地制宜的,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来控制表达的方式的。既能一针见血,也能由浅入深;既可胡里花哨,也可朴实无华。演讲和开会,用的表达方式能一样吗?听者是土豪老板和普通员工,用的表达方式能一样吗?
好的表达,是需要控制的,要做到收放自如,有的放矢,就像武侠高手一样,飞花摘叶,皆可伤人。这个控制,包括了对重点的把握,更包括逻辑。
如何用最佳的方式讲清楚一件事,这是大家极度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没有答案,可以留意我之后的文章,我会重点讲。如果已经有答案了,那么大家下一步就是不停练习练习再练习:
直到那些听我们讲话的人,从此不再问:什么意思?
直到那些听我们讲话的人,每次都能洗耳恭听、豁然开朗,说一句:卧槽,有道理!
直到那些听我们讲话的人,听完都会依依不舍道:你多说点嘛,我获益匪浅
。。。。。。。
看到这里,关于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你现在还坚持你的答案吗?如果不是,我会说:“没事,努力提升吧。”
如果是,那我也要说一句:“不错。继续提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