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洗脑这回儿事
仪式感,阶级管理,奉献行为,崇拜形式,戒律,反生理行为,这些宗教的核心要素在现在企业价值观管理实操过程里,也都能见其端倪,因为人性这东西千百年来是没啥长进的。
▌关于嘀嘀加价被骂
“正常的语境下,很少有人敢于说出「企业应当在我需要的时候,依照由我制定的价格提供服务」这种蠢话,但是现实是这种大言不惭却是屡见不鲜。”
嘀嘀被骂的最凶的时间大概是合并uber之后吧,以价格杠杆调控供需的市场经济逻辑,在这个有着计划经济遗毒的国度,被百般诟病。
▌关于互联网的快速迭代
互联网公司的快速迭代是市场化竞争的带来的结果,而机构能否系统化的降低试错成本则是「快速迭代」这个动作的基础。
▌关于「用勤奋代替思考」
追细节是很容易让人上瘾的一件事,它由一连串难度不高的小任务组成,是大脑最舒适去处理的任务。看全局则消耗大量糖原,每一个未曾、也条件不允许了解的细节都需尽全力合理脑补,以勾勒出事务的脉络或是洞察先机。
▌关于大佬们的战略
王兴说“最糟糕的事情是一个公司设定一个目标,但它其实是达不到的,因为那个战略定位一开始就是错的”,而逍遥子说“战略是打出来的”。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其实不冲突,战略是愿景的实现路径分解,确实如逍遥子说的是在过程中的遇山开山遇水架桥。然而亦如王兴所说,很多公司设定的目标设定是达不到的,这是因为公司对自己的团队能力基因资源这些必要条件的理解和把握其实不够。
换句话说,两个人之所以对于战略有如此不同的见解,也正是因为两家企业所处的赛道和位置不同,一家是在互联网红利时期,处在红利赛道,从0到1,摸着石头过河,自当是披荆斩棘,遇山开山,开出来的路都是自己第一个走。而另一家则是在互联网红利的末期,在红海市场打拼,几乎与整个互联网巨头圈为敌,自当就要考虑「自己有啥,别人没啥,自己能干啥」这种问题了。
▌给几条新人建议
团队最近又进来不少新人,凑合着给几个建议:1、目标、路径、方法,想清楚了就去干。2、做大概率会赢的事,不要管每件具体事的具体效果,这根玩德州一个道理;3、协作损耗天然存在,不可避免,沟通可以降低这种损耗,永远不要放弃沟通。4、表达可以输出自己准确的信息给别人,更是自己成绩的放大器,练习好表达。5、专业能力可以暂时不足,但别吝啬表达你的专业态度。
▌关于大时代的时运百态
偶然碰见多年未见的老友,聊起几个昔日朋友,对出来一个有趣的信息:一位是阿里同事,前几天离职股票套现,身价千万;一位是互联网老兵,创业多年,终得小成,身价千万;一位是本地牌友,前几天拆迁,身价千万;不同的人用各自的方式,因缘际会下,实现了自己的财务自由,大时代的时运百态,有趣。
▌关于BAT的投资观感
国庆前,几个老友聚餐扯淡,聊到BAT这些年的投资观感,友人举了个很有趣的例子:阿里是织毛衣,围绕着自己核心业务逐步延展;腾讯像下围棋,落子布局,步步为营;百度像扔箭筒,方向看着差不多,就扔几根过去,进没进另说。
腾讯在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后的战略投资,倾向于用户&产品类更多一些,在每一个棋子上都用它们的产品哲学做到极致,以腾讯的用户资源各种反哺,最后好棋连成一片,就变成了一个局。
阿里的战略投资则是始终围绕着数据这个概念,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赚钱的同时,不断的扩展自己的数据源头,这根阿里对未来数据的看好不无关系。
▌关于数据技术的爆炸
三体里曾经讲过文明技术爆炸的概念,人类技术文明也确实是在「蒸汽机」「互联网」这样的技术出现好得以迅速演进的,说回来「大数据」的概念喊了蛮久了,可时至今日,令人惊艳的数据应用也没几个,「大数据」确实在等一个爆炸的节点,具体来说是用户的行为都能被数据化,数据源的广度足够,数据算法的迭代足够细分成熟精准,理想中的「大数据」才真正到来,这个节点一旦过了,很可能是在几年之间就会迅速影响整个人类社会。
▌关于视频网站的付费会员变迁
国内视频网站的付费会员发展经历了几个明显阶段,免费阶段是从版权无序的野蛮增长年代,到UGC、PGC内容红利时代,付费阶段是从影视内容正版化开始,由平台支付版权费用,产品上对部分视频内容作付费会员限制,然后大肆渠道分发免费&低价会员培养习惯,直到今年,各大视频平台都具备持续购买或者产出优质内容的能力,用户付费习惯也日渐形成,付费会员业务进入爆发期了。#这年头,谁手上还没个视频VIP会员了#
▌关于公众「玄学化」的偏好
「用心做菜」「用心工作」「用心作音乐」似乎用心能解决一切问题,传统的专业领域里不少大拿也热衷于用「玄学化」的方式,来封包自己的成就,这的确迎合了公众的偏好。
这个现象在文化艺术领域尤甚,找个懂得「解构」「归纳」输出方法论的是着实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