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山上有座小房子,里面住着一个叫菊农的女人,每天写着像诗一样的散文~
菊农写的散文,在这个网络文学猖獗的时代,大抵是没人看的。现在的小年轻们都跑去看言情小说,古装偶像了,一个爱豆接着一个爱豆的粉;媒体的传播也已经从文字,到图文再到多图、动图,现在转向短视频,Vlog……通俗化,平民化的趋势下,诗歌、散文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
但在这样浮躁的大环境下,我仍然相信文字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只要你静下心来拿起菊农的书,读上几页,就会感叹,在现在这个时代,还有这样的人。
菊农是个笔名,取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她说:“种菊南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行人少,车马稀,心欢喜,有谁知此种有真意”。
我是在去信阳旅游的时候遇到菊农的,人来人往的景区,竟然有座小小的图书馆。麻雀虽小,倒也五脏俱全。图书有分区,竟然还专门辟出来一个儿童区。我越看越好奇,在这么个偏僻的地方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图书馆呢。
图书馆很朴素,却并不简陋,你甚至能在桌面发现一些很考究的小物件,晒干了的葫芦装点一些棉花和松果,自制的小瓶子里放几支干花,星星点点的小细节都透露出主人的生活情调。
我在图书馆里转了几圈之后,菊农回来了。她个子很高,头发梳的光亮,看不到一根碎发,身上的气质有点清冷。让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开口,好在当日图书馆里人不多,我们有了独处的时间,磕磕绊绊聊了两句之后,气氛就变得非常融洽。
可惜我去的太晚了,她要回家做饭了,走之前还特意买了一兜当地新鲜的菱角给我抓了两把,甜的很。然后我把她的书带了回来。
看她的文字每每感动的不行,她对生活细腻的发现和体会,常常会让我这个在城市中生活得有点麻木的人重新发掘生活的美好。
她眼睛里的世界和别人不一样
菊农说早晨,她说:“感谢有早晨,要不然,黑夜和寒冷,怎么可以平复呢?”
菊农去散步,看到月光下的月亮花,会写:“月亮已经出来了,可是有的花朵还没有开,我想告诉她:‘月亮出来了’。于是,一朵一朵把她们打开,也打开里面藏着的香气”。她说:“没有人知道,这是我和月亮花的秘密“。文字美到令人心醉!
菊农早上起来,素面朝天,会觉得自己虽然算不上漂亮,但很美丽。简单做做家务就觉得很快乐,然后认为自己简陋而干净的房子很可爱,心中充满了善良的柔情。
菊农教孩子写字,很认真,希望自己的字渗透到学生的人生里去。
菊农会跑到山上的寺庙里专门取茶树下融雪的泉水回来泡茶,她说:“茶树下融雪的泉水,泡上她在茶园里采的野山茶,准能喝出冬天加春天的味道“。后来,她说她仿佛喝出了远山的味道。
菊农说佛,她说佛就是一个安静的平凡人。她坐在佛堂的石栏上,形容自己坐在一场南风里,秋天天高云淡的南风里~
她感叹现在孩子们疲于做作业,庆幸自己孩子的童年,拥有一满帐子的知了。一满帐子的蝉鸣,是多少幸福,那些会算算术的人,谁能算得清吗?
她的文字有种魔力,让你迅速安静,把你引向山林,仿佛陶渊明的南山就是她的鸡公山~
最后用一个网友形容菊农的话来结束:“她的文字都是写学校附近的山水树木,学校里的教师,附近的砍柴人,学生。视角很小,视野很大。“
”她静静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的地域很小,但她的世界很大。她的世界和精神,真如野菊花一样铺面而来,淡淡幽香。她一直坚持写字,她的坚持一般人是不能企及的。正如她狭小的地域会让人崩溃一样。她却怡然自得。
她的文字和生活,近距离地告诉我:“生活可以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