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卷18正论篇诗解5禁暴恶恶以类相从
题文诗:
世俗为说: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缨,
毕剕䋽屦,赭衣不纯,治古如是.是不然也.
以为治邪?固莫触罪,不用肉刑,不用象刑.
人或触罪,直轻其刑,杀者不死,伤人不刑.
其罪至重,而刑至轻,人不知恶,乱莫大焉.
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惩其未,防患未然.
杀者不死,伤人不刑,惠暴宽贼,非恶恶也.
象刑殆非,生于治古,起于乱今.治古不然:
爵列官职,赏庆刑罚,善恶有报,以类相从.
一物失称,乱之端也.德不称位,能不称官,
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昔者武王,
伐商诛纣,断其首级,悬之赤旆.征暴诛悍,
治之盛也.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百王所同,
未有知其,所由来者.刑称罪治,不称罪乱.
治则刑重,固重犯罪;乱则刑轻,固轻犯罪.
尚书有曰:刑罚也者,世轻世重.此之谓也.
【原文】 世俗之为说者曰:“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墨黥<1>;慅婴<2>;共<3>,艾毕<4>;剕<5>、對屦<6>;杀,赭衣而不纯<7>。治古如是。”是不然。 以为治邪?则人固莫触罪,非独不用肉刑亦不用象刑矣。以为人或触罪矣,而直轻其刑,然则是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刑也。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凡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惩其未也<8>。杀人者不死,而伤人者不刑,是谓惠暴而宽贼也,非恶恶也。故象刑殆非生于治古,并起于乱今也。治古不然。凡爵列、官职、赏庆、刑罚,皆报也,以类相从者也<9>。一物失称<10>,乱之端也。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昔者武王伐有商,诛纣,断其首,县之赤旆<11>。夫征暴诛悍,治之盛也。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是百王之所同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故治则刑重,乱则刑轻,犯治之罪固重,犯乱之罪固轻也<12>。书曰<13>:“刑罚世轻世重。”此之谓也。〔注释〕 <1>黥[qíng 音情]:古代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字,再涂上墨,也叫墨刑。 <2>依下文,“慅婴”上当有“劓”字。劓[yì 音义]:割掉鼻子的刑罚。 慅[cǎo 音草]:通“草”。婴:通“缨”,帽带。 <3>共:通“宫”,破坏生殖器的刑罚,所谓男子割势,女子幽闭。 <4>艾[yì 音义]:通“刈”,割。 毕(畢):通“韠”[bì 音必],蔽膝,缝于长衣之前,是古代官服上的一种装饰。 <5>剕[fèi 音废]:砍掉脚的刑罚。剕,原作“菲”。 <6>對:当为“䋽”字之误。䋽[fěng 音讽]:䋽履,麻鞋。 <7>赭[zhě 音者]:红褐色。 纯[zhǔn 音准]:衣服的镶边,此指衣领。 <8>惩:原略作“征”。惩戒,通过惩罚而引起警戒使以后不再干。 <9>以类相从: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0>称[chèn 音趁]:相当。失称:失当,指爵位、官职、奖赏、刑罚的颁发实施没有做到以类相从。 <11>县:通“悬”。 旆[pèi 音沛]:古代竖挂的旗帜下边垂悬的装饰品。 县于赤旆:据《史记》,商纣赴火而死,周武王斩下纣头,悬之白旗。与此文略异。 <12>大治之世,家给人足,不该犯罪,所以若有犯罪也就重了;乱世之时,人们为饥寒所迫,容易犯罪,所以犯的罪也就轻了。 <13>引文见《尚书·吕刑》。 〔译文〕
社会上那些庸俗的创立学说的人说:“治理得很好的古代社会没有肉刑,而只有象征性的刑罚。用黑墨画脸来代替脸上刺字的黥刑;割鼻子的劓刑,用系上草制的帽带来代替;阉割生殖器的宫刑,用割去衣服前的蔽膝来代替;砍掉脚的剕刑,用穿麻鞋来代替;杀头的死刑,用穿上红褐色的衣服而不做衣领来代替。治理得很好的古代社会就像这样。”这种说法不对。 以为当时已经治理好了么?那么当时的人根本就没有谁再会犯罪了,那就不但用不着肉刑,而且也用不着象征性的刑罚了。以为当时的人有的还是犯罪了而只是减轻他们的刑罚么?这样的话,那就是杀人的不会被处死,伤人的不会被惩罚。罪行极重而刑罚极轻,平常人就不知道憎恨犯罪了,祸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大凡惩罚人的根本目的,是禁止暴行、反对作恶,而且防范那未来。杀人的不被处死,而伤害人的不受刑罚,这叫做优惠暴徒而宽恕强盗,不是反对作恶。所以象征性的刑罚恐怕并非产生于治理得很好的古代,而都是产生于混乱的现代。治理得好的古代并不是这样的。凡是爵位、官职、奖赏、刑罚都是一种回报,与行为的类别相应的。一件事情赏罚失当,那就是祸乱的开端。德行和地位不相称,能力和官职不相称,奖赏和功劳不相当,刑罚和罪过不相当,不吉利的事没有比这更大的了。从前周武王讨伐商王朝,惩罚商纣王,砍下了他的头,把它挂在大红旗的飘带上。这征伐暴君惩治元凶,是政治上的丰功伟绩。杀人的被处死,伤人的被惩罚,这是历代帝王所相同的,没有人知道它是从什么时代传下来的。刑罚和罪行相当,社会才能治理好;刑罚和罪行不相当,社会就会混乱。所以社会治理得好,刑罚就重;社会混乱,刑罚才轻。因为在治理得好的时代犯的罪,本来就重;在混乱的时代犯的罪,本来就轻。《尚书》上说:“刑罚有的时代轻、有的时代重。”说的就是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