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风情: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对于如我这样的游人而言,青春没有售价,不限年轮,只在乎心态。每次去丽江,并不仅仅是旅行,更多的是心语心愿使然。

在丽江,随意拍一些照片,即可展现古城的古朴与风采,也能诠释市井生活与人文写照,每次都是某种情感的慰籍,都有某种生活的真义。

(一)初遇丽江,只在清寂里独白

第一次去丽江,是在疫情刚放开的那个春节。古城像个睡眼惺忪的姑娘,还没完全从沉睡中苏醒。

小巷深处,许多门店依旧紧闭着,落寞两三年之后的开放,白天里冷冷清清的,夜里更显得寂静。我撑着伞,踩在细雨浸润、湿湿漉漉的青石板上,路灯的光亮微弱,将影子拉得很长。

石板路蜿蜒曲曲,不知通向何方,我也无心探寻,只是漫无目标地走着,心里空空荡荡。偶尔遇见行人,也都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外人外物熟视无睹,彼此擦肩而过,连眼神的交汇都没有,随心随性的活动在自己的世界里。

那一次,我没去玉龙雪山,也没去泸沽湖。反而跑到了玉龙雪山背面的村庄田野。乡野寂静,旷野无人,田地里的青麦苗长的干干巴巴,只有几头黄牛自顾自地啃着草,对我这个外来者全然不理。

我在那里吹过风,而且是大风,拍过照,不只是背影,心里是前所未有的敞亮与平静。后来又去了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和拉市海,比起古城,它们更显得清冷朴素。

尤其是白沙古镇,依偎在雪山脚下,是离雪山最近的小镇。站在刻有“白沙”二字的门楼前,能将这两个字与远处的雪山峰峦同框,那种感觉,至今难忘。

最有印象的还有那些手织土布,又叫毛布、粗布、手织布。在沙河古镇的一个院落里,只看见纳西族这个蜡染土布,密密麻麻的蓝色印花布晾晒在竹竿上。

每匹布都有两仗左右长度,花纹繁多,精密细致,摸起来手感柔软结实。人走进去仿佛进入一片蓝色的海洋,令人震撼,可惜不让拍照。

(二)重逢在喧嚣中,有迷失也有慰藉

两年后再到丽江,一切都变了。古城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大街小巷门庭若市,歌舞升平,人来人往,热闹得像在赶集。

嘈杂声里,手机举起,镜头里尽是花花绿绿,反而遮挡了眼,难以拍出理想的画面,也难找到想要的情绪氛围,更难管理好表情与姿势。幸好有特色的民族服饰穿在身上,才勉强能掩盖周边的浮躁与悸动。

突然发现在丽江每天那么多身穿傣族、纳西族、彝族或者藏族等民族服饰的男男女女,还有那么多的摄影师,或者自拍者,大家都在完成某个心愿、某个任务、某个仪式,似乎其它的都在其次了。

我们下午较晚的时候到的,入驻事前订好的民宿,停车坐看竹林晚,收拾利索入城化妆着装拍照。傍晚正是拍照的好时候,自然光线柔和下的古城更加浪漫,在日落西山的霞光里,进而在夜色霓虹灯光里,人与城在不断融合。

所有入眼的光影,再加上入心的音乐,都是撩拨人心的“祸端”。所有沉侵式的体验,或者让你沉醉,或者让你迷茫,不过都是短暂的陪伴而已。

这一次,我们依旧没去成玉龙雪山和泸沽湖。离开那天,冷空气南下,雨雪纷飞,玉龙雪山下了大雪,通往泸沽湖的道路也被积雪覆盖,车辆难行。我们只能一路赛跑着赶去大理。

但是我依旧毫无遗憾,看过川西四姑娘山、黄龙沟和毕棚沟上的大雪山,对玉龙雪山就失去了一些兴趣,少了几分执念。玉龙雪山的雪量不大不厚,两年前去还看的分明,拍照也明显,这次去几乎不见了山顶的雪。而且,丽江古城本身,就已经给了我足够多的体验。

(三)夜游的印记:那些不变的与改变的


丽江古城,又称大研镇,是一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丽江古城的夜游,是酒吧、手鼓与夜景的奇妙邂逅。夜色渐浓,霓虹亮起,酒吧音乐声、手鼓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撩拨着人心。

丽江古城的酒吧分为两种:闹吧和静吧。闹吧主要分布在四方街和大水车之间的那条酒吧一条街上,到了晚上八九点钟,便开始灯光迷离,歌舞升平。静吧则散落各处,那些僻静的小巷子里居多,以乐队、歌手演唱为主,低调静谧,各具特色。

每种酒吧都有它的独特魅力,有热闹的也有清雅的,就看自己在那时那刻喜欢哪种氛围了,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我是偏爱清吧的,那种比较安静的环境与放松的氛围。喜欢那里舒缓的音乐,能让人彻底放松下来。和家人或者朋友小聚,聊聊天,喝喝酒,都会自在惬意。

人言:不品人间酒,谁知其中醉。又说:好久不见,不如好酒相见。无疑,酒是读懂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喝酒不一定快乐,但能让你忘记不快乐。酒里既有昨天的味道,也有今天的情愫,还有明天的期许。多数人即使不喜欢酒的味道,也会爱上小醉微醺的感觉。丽江古城的夜色酒吧正好适合。

古城里的美食也让人难忘。鲜花饼、纳西米糕、包浆豆腐,买上一份,拿在手里,就能边走边吃;野生菌锅、牦牛肉锅、傣味烤肉,还有正宗的云南米线,都是地道的风味。滇西王子、纳西公主,美味十足,都是网红餐厅。

还有云南小粒咖啡,味道醇香。古城里有一家超好喝的咖啡店,叫印象庄园。他们家的云南小粒咖啡简直是一绝,据说80%的丽江或者大理咖啡店都是用他们家的豆子。喝一口,醇香便在舌尖散开。

古城里的小巷、小溪、石桥、大水车、油纸伞、老房子、老门廊,还有玉龙雪山做背景,都是绝美的拍照出片地。特别是油纸伞街好几条,比两年前多了不少,夜色里灯光下,看上去拍出来如梦如幻,浪漫而神秘。

丽江手鼓,声声动人心。从简单轻快的节奏开始,让生活慢悠悠律动,更有时光惬意。记得在古城四方街附近,大约是新义街现文巷里,有一家手鼓门店,路过时女老板正在唱一首《灰姑娘》,驻足观看一会儿,征得允许还拍了照录了视频。

歌词唱到:“怎么会迷上你?我在问自己。”“如果这是梦,我愿长醉不愿醒。我曾经忍耐,我如此等待。也许在等你到来,也许在等你到来,也许在等你到来。”手鼓伴唱,浪漫而文艺。那鼓声与歌声,成了此行深刻的注脚。

人们都说,丽江是一座随时荡漾着音乐声的古镇。在丽江古城的街头,几乎每隔一两百米就能看到手鼓店,店内通常有年轻漂亮的姑娘伴随音乐表演手鼓。从非洲鼓变成诗人非洲鼓,再到而今的丽江鼓,它常年不息的节奏融入了古城的生活,手鼓伴奏,也成了丽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丽江手鼓,不止在丽江,还在很多地方,或者无处不在。我在西安古城墙上,在京城亮马河畔,在凤凰古城,在平乐古镇,甚至在双流白河公园里,红梅与玉兰花开的背景下也见过,男女老少皆宜,拍打出自己的节奏,渲染出自己的情绪。

打击乐器的魅力在于简单却富有感染力,用手拍出的声音,每一次敲击都充满力量感,可瞬间点燃气氛。试问你想不想把自己平淡的生活变成一场充满活力的演奏?一只丽江手鼓,就能让你找到属于自己低调而独特的节奏!清晰、舒适、上瘾。

看似不变的古城,内核却在悄然变化。不止是老店翻新与新店开张,所谓古城古镇古街新貌,增添了更多的热点,多了油纸伞街,多了网红打卡地,都可能成为新的记忆点。

但在喧嚣的背后,依旧能找到安静的院落,能感受到时间的沉淀。时间叠加的重复曝光,更加深了记忆与现实的对话。这种推翻自我认知的固有体验或者叫自我印证,本身就是成长的痕迹。既是丽江这座古城的成长,也是游人在成长。

两次丽江之行,一次清寂,一次喧嚣,却都让我有所触动,留下难忘印记。或许,旅行的意义就在于当下,在于每一次不同的体验,在于每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那里,只要你心情意愿,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处都是故事。而那些关于夜色、关于雨巷、关于彩伞、关于酒吧、关于美食、关于咖啡、关于手鼓、关于歌者、关于游人的记忆,都成了我心中独一无二的丽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