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中的糖,我们称之为血糖。
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应该在6.1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mmol/L以下。
那么,高血糖的人,是否等于“糖尿病”呢?答案是否定的。
糖尿病,是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必须是经过多次复查,检查,排除其他因素,才能最终确诊的!
那么,糖尿病早期,身体会出现哪些表现呢?
糖尿病不是“悄无声息”,出现4种表现,或是血糖过高,不要忽视!
表现一:脚部溃疡
糖尿病患者的脚部,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例如出现干裂、坏死等。
其次,还易出现伤口溃疡,变大,愈合困难等现象。
这时候,可能已经发生了“糖尿病足”了,必须立即到医院检查。
表现二:手脚发麻
血糖若持续升高,会反作用于人们的神经。
这是因为,人们的神经系统,对血糖非常敏感,可能会导致血管加速硬化,堵塞血管等;
若供血不及时,便很有可能出现手脚发麻的情况。
表现三:感知功能变低
糖尿病患者,由于受到高血糖的影响,很有可能会发生神经病变。
其表现为,皮肤的感知功能下降,常有烧热感、蚁走感,走路时,会有踏棉垫的感觉。
甚至患者本身,对于冷热的感觉不明显,如在泡脚过程中,易烫伤。
表现四:多尿
多尿,是糖尿病症状之一。
这是因为,血糖浓度过高,会刺激下丘脑的神经中枢,提示身体需要补充水分,使身体增加尿量以排出过多的糖分。
而尿排的多,身体丢失的水分也多,不得不多喝水,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因此,这类人群,会经常口渴,多饮,多尿,如此循环。
糖尿病多是“吃”出来的,吃饭时有3个习惯,劝你最好改掉!
1、“三高”饮食
三高是指:高油、高糖、高盐的食物。
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含糖量过高的食物,都应该避免;
另外高盐、高油的食物,会增高血压,加重血糖升高。
2、酒不离手
糖尿病人,喝酒是大忌!
喝酒,会让胰岛慢慢氧化而出现损伤,而一旦胰岛功能出现障碍,分泌的胰岛素就会缺乏,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就会随之上升,进而导致一系列糖尿病症状。
3、高淀粉食物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食物含有较高的淀粉,如白面粉、大米和土豆等。
这些淀粉,在食用时会分解成碳水化合物,并直接转化为糖。
吃饭时,经常以这些为主食,会导致血糖升高,并使病情恶化。
因此,糖尿病人,平时应严格控制高淀粉的摄入量,少量食用即可。
稳定血糖,预防糖尿病,做好几件事:
1、按揉降糖穴
阳池穴: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用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只手的此穴,动作要轻柔,缓慢。
此穴在现代,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前臂疼痛麻木,腕关节炎等。
建议每天按压3分钟。
2、常喝降糖饮
《神农本草经》中,将桑叶称为“神仙叶”,中医将桑叶作为治疗消渴症(即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应用于临床。
国内外研究资料证实,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它的主要成分生物碱能抑制糖代谢过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进β细胞分析胰岛素,从而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达到降血糖的作用。
若将桑叶和白谷丁进行搭配,制成白谷丁桑叶茶,效果将大大提高。
这是因为,众多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炎症的关系十分密切。
而白谷丁中含有广谱消炎成分,被称为“天然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多系统炎症相关性疾病。同时也有一定的降糖效果,对餐后控制血糖有一定帮助。
3、记住降糖食
平时多吃一些蔬菜,不仅含糖量小,也有助于身体的代谢,对降糖有积极的作用。
银耳:热量较低,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被称为“菌中明珠”。其含有银耳多糖,对降糖有一定的影响。
莴笋:自身含糖量比较多,其中含有胰岛素的激活剂,可促进糖的代谢和利用率。
苦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可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等。
4、饮食清淡为主
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要以清淡为主,粗细粮食搭配;
每餐7分饱,规律饮食,不吃夜宵;
多吃粗纤维,新鲜果蔬,保证营养的均衡,才能维持身体健康。
5、减少压力
压力大,会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升高,波动大,且不易控制。
另外,过大的压力,也会导致身体各项机能受损,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血糖升高等。
因此,要学会减压,放松紧绷的神经,凡事记住,知足者常乐。
6、一组运动
①散步
俗话说,练十练,不如散一散。
散步,是一种比较悠闲,也很简单的运动。
这种运动方式,对糖尿病患者最有益,因为散步,不会因为过劳造成血压血糖的升高。
②太极
练习太极,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平衡能力,以及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糖友练太极,还有助于降低血糖的水平,提高糖友的生活质量。
③间歇式运动
间歇式运动,是指在正常运动过程中,增加几次强度更高的运动。
比如慢跑与快跑的结合,散步与快走相结合等。
有关研究发现,间歇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和增强运动毅力。
建议,插入高强度运动的时间,开始可以是20秒左右,之后逐渐增加到1-2分钟。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