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寄宿界老前辈”,聊聊小朋友寄宿那些事儿。
宝贝还小,你又很忙,想送去寄宿?
上网一查,却发现几乎都是反对的声音——
看完这些,瞬间就不敢送孩子去寄宿了。这可怎么办?
别担心,喂你一颗定(mai)心(li)丸(su)。网上那些东西,看来看去,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以下4点:
1、五天见不到家长太可怜啦;
2、许多人儿时寄宿,都留下了心理阴影;
3、家庭关系疏远;
4、孩子出了问题,家长不在身边,怎么办?
是不是看起来很有道理?其实不一定哦。听听亲历者怎么说。
亲历者1号:寄宿18年的水水
水水是高中时,睡在我下铺的“兄弟”,开朗搞笑、双商爆表,现就读于北京某211财经类大学。
水妈20岁时计划外怀孕,本来不想要这个孩子,所以继续喝酒蹦迪,扛冰箱上楼,指望孩子能自己掉了。但水水顽强地存活下来了。孩子是出生了,水妈却一如既往地贪玩,根本懒得带孩子。水爸则是完全服从水妈。于是水水两岁多,就被水妈丢到了寄宿幼儿园。
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水水寄宿了18年,堪称“寄宿专家”。
“住宿的好处……我自强自立!不恋家!坏处?我真觉得没什么坏处。”
显然,她是不会同意那些控诉的。
1.控诉一:一周五天见不到爸爸妈妈,好可怜。
水水:我从没觉得自己可怜过。
水水只有第一次去幼儿园哭了,不过哭了“一秒”就玩去了。下午五点,走读的小伙伴们被接走。水水心里没有失落、难受,她觉得剩下的人还多着呢。
秒速习惯了寄宿生活之后,水水天天吃吃吃玩玩玩,美滋滋,几乎不会想家。
“炸酱面巨好吃!和男生用一个厕所!睡不着老师就捏我耳朵!”
这是水水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事。
注意喔,“捏耳朵”可不是虐待。老师自己有一套理论:捏耳朵有助于睡眠。水水觉得老师捏得好舒服,至今记忆犹新呐。
2.控诉二:寄宿幼儿园给我留下阴影了!
水水:阴影?哪那么严重。
水水每天都挺开心的。
唯一记得的,一次小不开心,是幼儿园里有一个很凶的小女孩,班上所有人都怕她,水水和她吵了一架,那女孩就让大家都不理水水。
水水回家后,跟爸妈随口提到。水爸水妈根本懒得理水水,水水自己也觉得没啥所谓,照样高高兴兴。
其实小朋友没那么脆弱,不至于一点风吹草动就会留下终生伤害。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尤其近年来“原生家庭”的概念十分火爆,看似解释了不少事情,却也成了很多人逃避自身责任的掩护,什么屎盆子都往“原生家庭”上扣,造成“原生家庭威力巨大”的假象,弄得爸爸妈妈们人心惶惶,好像稍一做错,就把孩子什么“零部件”毁了。没必要。
成长本就是跌跌撞撞的过程,“小失误”也是塞翁失马呀。像水水他们一样,做洒脱随性又心大的一家人,多好。
你看现在,水水很优秀,她还有个妹妹三岁多了,也要整出去寄宿呢。
3.控诉三:小小年纪离开家,孩子和家长不亲
水水:住宿对我的家庭关系没什么影响,也没有变得生疏。
水水会去寄宿,是因为水妈懒得带她,水爸则完全服从水妈。
但是,水爸水妈并非听上去那样自私冷漠!
水爸可宠水水了。提起水爸,水水最爱讲的故事是,三四年前,水水坐的出租车出了点问题,停在了高速路上,水水怕得要死,给水爸打电话,却说不清楚自己的具体位置。没过多久,水爸“从天而降”,如有神助般,一下就找到了自己的女儿,还态度强硬地让出租车司机留下字据:如果女儿出事,司机要负责到底。爸爸力十足!
水妈和水水,一直是朋友的相处模式,无话不谈。初中的时候,水水早个恋,水妈还帮她物色对象呢。
果然,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水水一家,比很多每天一起生活的家庭,还要亲密无间。网上那些一边倒的言论,只可参考,不能轻信。
亲历者2号:寄宿中的菲妈&菲宝
菲妈是个中产及以上家庭的妈妈。菲宝是个女生,现独自在加拿大念高中。
菲宝六岁时,菲爸菲妈工作忙,没时间接送,狠下心送菲宝去寄宿。
菲妈回忆起女儿的住校生活,全是好。菲宝倒是记得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节还和水水的故事雷同了。
4.控诉四:孩子出了问题,家长不在身边,怎么办?
《卫报》“a letter to……”专栏,一个上过寄宿学校的男子,长大后写信给父母,诉说寄宿生活给自己带来的种种痛苦,表达了对父母的愤怒和不满。而他最在意的点,不是当初如何受欺负,而是当自己把学校的问题带回家时,父母没有帮助他。(我自杀未遂,你却在游轮派对)
菲宝也说了:“刚上小学那会儿,正是需要爸妈的时候呢。那么小被送出去,爸妈不在身边,自己心灵不太成熟,天天和不太熟的人在一起,尤其是到了晚上要睡觉的时候,心里真的不好受。而且万一遇上什么事儿了,也没个可以依靠的人。”
当时,菲宝班上有个学舞蹈的女孩子,仗着自己气质好,老师也喜欢她,可霸道了,联合全班同学孤立菲宝。
菲宝还那么小,不知道该怎么办。没人给她意见,又找不到人倾诉,只能在心里憋着,很心酸。
不过回家后,菲宝就把”孤立事件“告诉了爸妈。他们用各种方法疏导菲宝,帮她顺利渡过了那一段不愉快的时间。
所以,寄宿不是完全把孩子交出去不管了。
我们得承认,不管住宿与否,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而最令孩子受伤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父母对求助信号的忽视。
的确,孩子寄宿的话,父母的反应就没那么及时了,但也还来得及。只要爸爸妈妈有心管,就一定能管到,如果方法适当,还一定能管好。最后造成的伤害,与不寄宿相差无几。
其实网上很多喷寄宿的人,都没想清楚,伤害他们的到底是寄宿制度,还是父母?而且,会犯这些错误的父母,就算他们的孩子没去寄宿,也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总结一下,回应那四条控诉。
1和2:五天见不到家长太可怜啦;许多人儿时寄宿,都留下了心理阴影!
——孩子没那么脆弱,没有爸爸妈妈也玩得开心着呢。
3和4:家庭关系疏远;孩子出了问题,家长不在身边,怎么办?
——寄宿不等于完全不管孩子,父母依然需要及时和孩子沟通互动。
水水和菲宝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这些担心并不一定会出现,并且很多是可规避的。
那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去寄宿?
我分别问了菲妈菲宝,是否推荐别的小朋友去寄宿小学或幼儿园,她们给出了同样的答案:“因人而异吧。”
说起来,这次请到的“过来人们”,都是性格比较强的姑娘,家庭条件不错,上的还都是好学校(所以不存在欺负小朋友的恶老师)。肯定也有很多小朋友,情况和她们不一样。
具体如何因人而异,菲妈菲宝模模糊糊讲了讲,大约意思是:理想状态下,爸爸妈妈们放松心态,充分信任孩子,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不过分干预,但也随时准备好帮孩子一把;这些都做到了,衡量宝宝是否适合寄宿的尺,自然会出现在你们心中。
听起来不太靠谱,但想想也是,爸爸妈妈才是最懂自己孩子的。
而且,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并非寄宿与否,而是爸爸妈妈的关心,还有沟通。
大观家庭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内容合作请微信联系大观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