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于未来,常常过于忧虑。
刚刚高考完的小朋友问我,暑假我该做点什么提升自己?我有拖延症,而且好像什么都不会,怎么办?我能适应大学生活吗?
快要大学毕业的朋友问我,我该怎么做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22岁应该先拼事业还是先谈恋爱?
已经工作了几年的姑娘问我,我想辞职去大城市闯荡,但是我27岁了,担心大城市的生活会不会太辛苦,担心找不到男朋友怎么办?
1
我刚毕业的时候在公司附近跟人合租,对住在我隔壁的那个姐姐印象很深。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像她那样无忧无虑的姑娘。她当时快40岁了,皮肤保养得很好,单身,一年前刚从工作了十来年的日本回来。
她跟我们20多岁的年轻人一样,合租房子,每天早早出门找工作面试,还报了一个翻译培训课程。虽然是租来的房子,但是她布置得很漂亮,崭新的单人沙发和书桌,床品也是上好的品牌。下班之后,她会去跑步、读书,周末偶尔会在厨房做美食。她把日子过得很精致,也很松弛,没有浮躁气,也没有很多大龄单身姑娘的焦虑。
有一次闲聊,我问她为什么回国。她说,因为当时喜欢一个国内的男生,就辞掉工作回来了。两个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发现并不合适,就分了手。然后,她就一个人从广州来了北京。
2
我的另一个朋友Jenny也是这样。她29岁的时候,忽然就从世界500强辞职,跑到美国去念书。她提着两只巨大的行李箱晃晃悠悠去了波士顿,用积蓄交了学费,和同学合租公寓。她慢慢学习搭乘公共交通,练习一个人去餐厅吃饭,练习去适应波士顿的天气。
那两年,Jenny一边在学校苦读拿学位,一边在北美洲旅行,并且交了个美国男朋友,还出版了一本书。后来再见到她,我觉得她和之前没日没夜工作的时候完全不同,不再活在紧张的日程表里,不再整日忧心忡忡,整个人神采奕奕,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她说,当她放下了忧虑,让生活扑面而来,生活真的给她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
3
“生活,其实有它自己的意志,有它自己的轨道和方向,甚至大多数时候,是我们在被生活推着走,是我们沿着生活给我们规划出的轨道和方向,一路向前奔跑。而究竟在哪个路口转弯,我们并不知道。”
我一位写作圈的朋友在文章中这样说。她在电视台工作,24岁那年,得到一个外派的机会,去南美做驻外记者。她决定把握住这次机会,可是对于未来的工作、爱情,甚至结婚生子,她的忧虑也达到了顶点——24岁的她不禁拷问自己,“你什么时候才能放下所有忧虑,让生活扑面而来?”
3年的驻外记者生涯很精彩,她行走在南美,眼界和见识如清风加冕。3年后再回北京,异域的文化已经融入她的血液,那一段驻外生涯也成为她生命中难以忘怀的华彩。虽然她常常自嘲,当时自己是冒着和男朋友分手的风险出去的,可我还是觉得,那是她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4
张爱玲有一篇短文叫《非走不可的弯路》——
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文章的结尾,张爱玲这样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可是我们呢,为什么没有了试错的勇气,反而整日忧心忡忡,害怕走了弯路,甚至害怕走了一条性价比不那么高的路,落后于别人?我们忧虑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整天忧虑着未来,却又那么迷茫,不知道怎样在当下努力。所以,一天天过去,一年年过去,好像一切都没有变。
我们是否可以放下忧虑,享受每一个当下,沉浸在当下的生活中,并且踏踏实实去努力呢?
5
我曾经也非常忧虑未来,特别是二十七八岁那两年,工作没有起色,感情生活一片空白。我每天都特别惶恐,担心自己会一直愁眉苦脸地活下去,孤独终老。
我休假飞到云南去旅行,可是并没有心情看风景。大理温柔的风扑面而来,古城到处洋溢着浪漫的气息,可是我只想哭。我在长途汽车上哭;我关上旅馆房间的门,坐在床上哭;面对着美丽的洱海,在新年烟花燃起的时候哭;我去丽江,在束河古镇的咖啡馆里哭……
那时候,我的忧虑一定也达到了顶峰吧。看不清前路的时候,我们都迷茫忧虑,可是一味沉溺于忧虑的情绪,却是于事无补的啊。
不如放下忧虑,让生活扑面而来吧。
生活有自己的轨迹,也许我们可以做的,就是聆听内心的召唤,然后真正付出努力。只有走得更远,才能更开阔,才能有答案。
放下对未来的种种忧虑,现在就开始努力吧,看看上天会给你什么礼物。也许是惊喜连连,也许是空空如也,可是无论哪一种人生,对我们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