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人姜夔少年随父宦游,父死随姐,姐死漂泊,既无祖业可继,又无自业可创,一生清贫,寄人篱下,空怀济世之才,安邦之志,却是在困境中了其终生。让人可叹可惜。但是他却以他那旷世之才为后人留下了精雕细刻的华美词章,真是一生清贫守高洁,留取翰墨照千秋。
姜夔,字 尧章,江西鄱阳人。虽然出生于做官人家,但少年失父,只好投靠姐姐,但不久姐姐也逝世了,年轻的他从此象失线的风筝四处漂泊。南宋是一个让无数的仁人志士黯然神伤的时代,腐败的朝庭,守着那半壁江山只管把杭州当汴梁,整日里醉死梦生。而生活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中的人民却是痛苦艰难。作为一个才高志清的文人,姜夔的人生道路是险恶的,他总是那样的背运,虽有济世之才,报国之志,但只是空怀。他青年时候,常在淮扬间游离,虽然没有得到一官半职的机遇,但却目睹了宋金对峙,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的残酷现实。1176年冬至日,二十几岁,年少气盛,风华正茂的姜夔路过扬州,目睹了扬州被金人铁蹄残踏后的满目疮伤,抚今追昔,不胜感慨,吟咏了一首名存千古的《扬州慢》词。
扬州慢
作者: 姜夔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自古繁华,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虽地处江北,但历史上总把她例入小江南的范畴。想当年,晚唐诗人杜牧曾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曾几度进出扬州。而且在这里写下了关于扬州的诗篇。而姜夔来到扬州时已今非昔比了,繁华的扬州已变成为一片断井颓垣。眼前的景象使这位落魄江湖的才子产生了强烈的悲怆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在词中姜夔不露痕迹地化用了杜牧的几首写扬州的诗,今古强烈地对比。从而产生了无比的悲愤的感觉.
《扬州慢》是姜夔的成名作。此词一出在南宋的词坛上产生了轰动的效应。而且此时的姜夔正当青春年华,而在当时,范成大、辛弃疾、陆游等都已是词坛名人了,但姜夔的此词却让许多前辈对这个词界新手刮目相看了。
一曲《扬州慢》使他初露才华。而且使姜夔结交了许多社会名流,文人雅士,但是却不能改变他落魄漂零的艰难人生。他继续在淮扬间游离。为衣食而奔波。
其间在合肥赤阑桥畔成了他暂时寄身之处。在姜夔的诗词中有两处提到赤阑桥:一处是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春填写的《淡黄柳》。在词序中姜夔写道:“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另一处是姜夔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写的七绝组诗《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在第二首诗中姜夔写道:“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他的诗词中有好几十首皆与合肥有关;而他与合肥有关,却是结缘于两位歌伎姐妹。姜夔怡情山水,热爱自然,据考证,中青年时期的游历中他至少三次来过合肥,均居城南赤阑桥畔。他第一次来时,便爱上了赤阑桥边那一对弹琵琶的歌女姐妹,由于“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燕燕轻盈”,言语“莺莺娇软”,可谓千般妩媚,万种风情。她们对姜夔“别时针线”,“别后书辞”,温柔体贴,经久难忘。而且姐妹俩陪姜夔游巢湖、登姥山,又常泛舟环城河中,弹唱演绎“姜词”如锦上添花,令懂音律、善谱曲的姜夔心旷神怡,即便暂时别离,他在梦中也时常与这对姐妹相会。姜夔的笔下,有“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这样怅然若失、缠绵难解的词句。
合肥情结是姜夔一生的痛,当初的分离只是因为他的贫困,一个清客,他拿什么去爱他所钟情的女人呢,他只有离开,只有去寻求那未可知的前程。后来,他又先后十年在合肥去留,终于有一天他再也无法见到他昔日的情人了。这心灵的创痛伴随了他的一生,使他无法释怀,长久沉吟。
当我在欣赏姜夔的诗词时,我总觉得象这样有才华的人不会一生清贫,但是遗憾的是,姜夔的一生都在清贫中度过,他虽然与上层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只是以一个布衣词人,一个清客的身份与那些尊贵的官僚达人打交道。
其实,姜夔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的。这机会的来源就是萧德藻。这萧德藻是当时有名的诗人,往来的大多是当时一流文士,应酬之间,当然也惠及姜白石,因萧德藻的介绍,姜夔才结识了上层名流,如杨万里,范成大等。和这些人的交游对于姜白石的影响是巨大的。正因为有萧德藻做媒,白石才有了婚姻和家室。时年三十二岁。
而且在以后的岁月中,姜白石和萧德藻同居在湖州弁山的白石洞下,白石一名就此而来。在此期间,姜白石一家的生活基本上靠的是萧德藻。后来因萧德藻贫病而离开湖州,白石失去了依靠,所以投靠杭州的朋友张鉴。
这个张鉴确实是一个非常重情义的人,因为有了他的照顾,白石才有了后半世的衣食来源。姜夔的人生是困苦潦倒的,但他却始终以一个文人和清客的志节生活于世。当年张鉴曾欲为他捐官,却被他婉拒了。因为他觉得人可以贫困,但不能失节,既然自己没有能力去谋取,那么就只有安守贫困。姜白石虽一生清贫,但是他却为后人留下了优秀的诗词,他的诗词如他的品格一样高雅,清丽,洒脱,深得后人的高评和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