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里来了一位瘦小的老太太,提着一个旧的保温瓶,她轻声地问我:有瓶胆卖吗?我点点头说有,就往后面货架上取下瓶胆给她看,发现卖的瓶胆磅数和她要的规格不符合,她就问还有没有整个的保温瓶,我拿了一两种款式给她挑选,她打开后耳朵贴着瓶口听着声音,嘴里念叨着说之前家里儿子拿回一个说是好几百的保温瓶,可早上灌进去的开水,到中午到出来就成了温水了。家里有个奶娃娃,她想要挑一个至少能保一天温的保温瓶,可以随时冲奶粉。
我推荐了一款不锈钢材质的保温瓶,瓶口也是多重保温,质量没得说。她又凑近耳朵再听了听,她告诉我里面要有轰隆隆的回音才是好瓶胆,保起温来效果才好。我点点头,拿过来也听了听,说实话,耳朵除了嗡嗡声,真的很难去分辨。
她说声音还不够大,我看她犹豫就让她再考虑一下,我便忙别的事情了。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不锈钢的保温瓶过吧台,说就要这个了。我点点头,帮她包装起来。
她突然问我,这里去石羊场长途汽车站远吗?石羊场车站是我最熟悉的车站,因为爸妈从老家来成都都是往返于那里。我便告诉她:很近啊,如果您不赶时间,出门不远马路旁站牌就有直接到石羊场车站的公交车,最多不过半个小时就到了。
阿姨又重复确认了站牌的位置,她抱歉地微笑对我说,以往来都是儿子车接车送,不知道原来还有直达公交车。她说:我也不识字,儿子怕我走丢了。
我笑着对她说,让她放心,只要能找着站牌,坐上124路公交就一定可以到车站。我爸妈每次来成都看我都是从石羊车站坐这趟公交车,您放心好了。阿姨特别感激地对我道谢。
可我心里纳闷,怎么刚刚才为家人买了保温瓶,就要独自回老家?于是我就问阿姨,您怎么自己回去了呢?阿姨看我的眉目间有了一丝无奈,她对我说,她是来儿子家看孙子的,已经住了一阵子,可儿媳妇嫌弃自己是农村的,不会带孩子,做什么她都觉得不对,自己住着也没意思,城里也没个讲话的熟人,还不如回去了。
我突然对这个看起来温和,却有些懦弱的阿姨产生了同情,她的话并不多也不恶毒,完全不像恶婆婆,只是儿媳妇让她感觉自己是农村来又没文化感到难过,她心里似乎憋了很多委屈一般,我听着有点难过,就安慰道:阿姨,您别往心里去,现在家庭里这种矛盾很普遍,主要是大家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不一样,难免有摩擦。
她也赞同地点点头。她对我说,儿媳妇是石家庄人,从小城里长大的,又因为在环保部门工作,生活讲究,在带孩子上总说她带的不科学,为一些琐碎的小事都要和她闹一番。家里专门请了一个专业的月嫂来看孩子,平时她在家也就搭把手,主要工作就是为儿子儿媳妇做一日三餐,为他们洗衣服收拾卫生。即便如此,儿媳妇还是嫌弃她,儿子一上班,家里就剩下她和儿媳妇,儿媳妇看她总是不顺眼,两人相处下来,心累的很,身体也瘦了十斤。
阿姨像找到了倾诉对象,把憋在心里的话都滔滔不绝地跟我诉说。我找来一把椅子让她坐下来。在她的倾诉中我大致知道了她家的故事。
阿姨的儿子虽生在农村,但至小聪明,学习又好,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个大公司,如今成家立业,年薪也是好几十万,在成都买了两套房,娶了一个外地媳妇。虽说阿姨住在农村,但从儿子和儿媳妇谈恋爱租房开始,阿姨就隔一段时间,就会把老家自己种的蔬菜瓜果、榨的菜籽油、土鸡蛋、土猪肉…他们小两口生活上能用到的统统给他们大包小包地送到成都,所以他们也习惯了吃老家无公害绿色食品,吃完了一个电话,她就会大老远辗转奔波地为他们地送上来。
尽管如此,阿姨也觉得如此付出很开心,能看到自己儿子生活幸福、快乐,也是自己最大的心愿。可自儿媳妇从生了孩子以后,阿姨就上来照顾儿媳妇,朝夕相处,一下子产生很多矛盾。
阿姨说,儿媳妇看不惯她,她心里憋屈,有时候会私下跟儿子抱怨几句,她觉得就是养猫养狗也会产生感情,怎么这个女子她就是培养不起来感情呢?她也不想自己儿子夹在中间为难,就决定还是回老家。
我宽慰道:既然如此,你回老家也挺好,这城里闹哄哄的也没啥意思,老家生活还自在,也不必生这些闲气。阿姨特别赞同地说起了她老家的生活,种点菜自己吃,散养了几只鸡,鸡蛋也吃不完,闲暇就去赶赶集,村里村外大都是老熟人,累了就在谁家院坝里坐下聊天…
是啊,在阿姨的描述中,我听到了她感到满足和快乐的日子,可能和他儿子、儿媳妇过的生活截然不同,但一代人就应该有一代人的活法和自由,谁也并不见得比谁过得更高级。所以在两代人生活交叠的时候,我们尽量做到不索取、不鄙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因彼此观念的不同产生怨怼,至亲之人,爱你的方式有很多种,而终是有尽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