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已经跑步第5个年头了,写点心路历程希望能给还在路上的朋友们一点启发和帮助吧。
我是2016年5月开始跑步的,那时候的初衷就是减肥。因为毕业后6年基本没咋运动了,体重也从58kg一路狂奔到70kg。我也确实没啥运动天赋,最开始只能跑3.5km的样子(气喘吁吁那种),速度每公里配速大概在6:30-7:00的样子,不过那段时候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比较大,跑步成了一种很好的舒压方式。然后每个星期的跑步距离加10%的样子慢慢的提量,这样大概一年后大概能跑7-8km了。
2017年9月,杭州马拉松开始报名了,因为那时我最远只跑过8km,抱着凑热闹的心情(主要是怂),我报名了小马组(7km)。后来组委会的志愿者把我拉到一个老乡跑步群,进了群以后的心情只能用 “来自底层的仰望.jpg”这个表情包来形容了。 看着大神们动不动10km,12km,21km这样的运动记录,我这累死累活跑个8km的有点不好意思发出来了。于是乎,慢慢的给自己加量到10km。
2017年11月5日,正式比赛当天,早上5点就起床各种准备了。然后7点多开枪,因为是小马,很快就跑完了(大概40分钟的样子),但是小马是没有成绩记录和完赛包的,相当于感受一下赛事氛围凑个人气的(建议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可以跳过小马,直接半马)。完赛那天看到群里很多朋友发的奖牌,我后来心里悔啊,觉得明年怎么也得跑个半马弄个奖牌子纪(zhuang)念(bi)一下。
2018年10月,杭州马拉松半程没有中签,而是我跟朋友一起报名绍兴半程马拉松。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摸过16km的底了,所以整体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当时自己想着跑进200小时就满意了。后来结果出来了跑了155,作为第一次半马,自己还是很高兴和满意的。作为个人马拉松正式开始的地方,绍兴半马给我的各方面感觉都很不错,一是参赛包里面的那个腰包特别实用,二是绍兴人民特别热情,拿出什么大锣大鼓的在那喊加油,非常有意思!
2019年10月,不出意料的再次杭州半马没有中签,所以报了杭州的湘湖马拉松。这一年其实整体锻炼强度还蛮大的,平时也是快慢跑,匀速跑和长距离交替练习。想着这次成绩应该会比上一年好,结果最后完赛成绩是156,比去年还慢了一分钟。我后来总结了应该是路上补给次数太多了,尤其是最后三公里吃的能量胶,胃难受的慌,直接跑崩了。
2020年11月,皇天不负有心人啊,7%的中签率让我中了杭州半程马拉松。中签结果公布的那天距离比赛还有三周时间,我心里其实蛮忐忑的。这一年由于疫情的缘故加上换了新工作,整体跑的断断续续的,也就一周跑一次10km左右吧,跑量缩水了60%。临阵磨枪,只能立马调整作息,下班太晚就只能早起锻炼了。按照7km的快慢跑,8km匀速跑,周末13km慢速跑的节奏紧急训练了两周。比赛那一周分别慢速的跑了5km,5km,4km。赛前一直担心下雨天跑起来会不适应,还好正式比赛那天是阴天,赛前买的空顶帽也派上了用场,戴着跑可以保持头部热量,推荐使用。划重点了,这次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整个比赛只快速的补了两次水,其他补给全部忽略。最后跑到20km的时候,看到老婆过来给我加油了,突然有了动力,又冲刺了400m左右。最后比赛成绩下来是150,较去年快了5分钟左右,对于这个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
总结下来,这5年下来我的收获是:
- 体重从70kg减到了63kg,自信心增加了;
- 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明显提升;
-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在影响身边的人;
最后我想说,其实跑步是一件比较无聊的事情,尽管跑了5年我依然觉得跑步是挺无聊的。21天养成一个习惯这事我觉得不靠谱,并且其实这几年我也是跑的断断续续的,经常1个月只跑1-2次(尤其杭州这种湿冷天气)。不过每年都给自己定一些小目标,比如每年跑个半马,这样天气放晴和回暖的时候也就更有动力重新捡起来跑。或者加入跑步群里面,跟周围的人一起互动,这个非常管用。毕竟习惯这东西,没有反馈其实很难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