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曾经却是我修行的重点,因为我家有个吃饭困难户。孩子小时候因为种种原因肠胃消化功能比较弱,以至于吃得少又慢,身高体重严重不达标。
时间长了我开始不淡定了,总是在就餐时想方设法刺激孩子多吃点,比如鼓励、哄骗、吓唬、奖惩结合等各种方式,可是,越用力越加重孩子的身心负担,而我的注意力更多停留在处理自己的焦虑而无暇照顾孩子的感受,孩子虽无力反抗,却常常以生病的方式来回应及警醒大人。因此陷入恶性循环,孩子的体质越来越差,吃饭对她来说也成了一种痛苦。作为母亲,我万分心痛。
后来通过学习和觉察,我猛然意识到,是我们大人打着“为你好”的名义严重剥夺了孩子享受吃饭的权利,并且将自己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在痛定思痛中不得不承认,问题的源头不在孩子,在我。
为什么非要逼孩子“好好吃饭”呢?因为,第一,自己对食物有严重的匮乏感,总害怕挨饿。当有条件好好满足食欲的时候,很容易被以往挨饿的阴影所控制,不管此刻身体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使劲吃得多吃得饱才是“硬道理”;第二,很多时候明明已经吃饱了,为了不浪费吃剩的食物,拼命往肚子里塞或逼孩子吃完,因为害怕道德评判,不强制将剩饭剩菜吃完,内心就像做了错事似的害怕遭受惩罚;第三,过于在乎外界评价,担心孩子长得不好有失自己的颜面,羞耻于自己自恋受损。总而言之,通过自我觉察,看见自己常会因为无法处理好自身的恐惧、匮乏、羞耻、担心、焦虑等感受而不可自控地将自身的复杂情绪往外投射,同时也无法真正享受当下,且毫无觉知地陷入强迫性重复中无法自拔,控制他人也消耗自己。
当触碰到点滴真相的时候,调整和转变随之而来。首先,我就吃饭这件事的家庭规则和孩子认真做了沟通,并将属于孩子的决定权交给了孩子,吃不吃,吃多少,吃什么,孩子可以根据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由选择。
这样,她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感觉与“吃饭”这件事建立自主、友好的关系,而不再是为了完成任务或取悦大人而吃。慢慢的,孩子在吃饭时体验到了自由、轻松、愉悦的感受,便有空间用自己的方式与每一样食物建立更深的链接。比如在食物面前,孩子会以天然具备的敏锐感受力,自然地调动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来感知每一种食物,同时很清楚什么是自己喜欢的或不喜欢的,从而进行精确有效的选择需要的数量和种类;另一方面,在提倡节约是美德的同时,让孩子清晰不浪费的出发点应该是需要多少选择多少,帮助和鼓励孩子从源头上认真估量和节约,并非在身体已经承受不了更多的时候,毫无觉知地让头脑瞎指挥身体,用意志来消化食物,这对人的健康系统是一种无意的破坏。
更愉悦的是,当我将注意力专注在自己身上时,我也回到了当下,享受当下与食物、与环境、与孩子以及与自己的关系,不再恐惧过去或焦虑未来。而孩子,更多的是看父母怎么活而非听他们怎么说,作为孩子的活教材,父母管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也能尝到美好,活出健康。
内见自性不动是禅的核心。虽然在养育的过程中依然少不了各种焦虑,但看见了真相,便有了选择继续执着以对或放下执念的自由和力量。当相同的念头再次来袭时,可以不再无意识地见诸行动。
吃饭,是人的本能需要,若能在此时,此地,此身,像草木虫鱼一样,顺其自然所给的本性去生活和享受,在当下细腻、专注的感受美食所特有的色香味,整个体验过程的感受必定是深刻且轻松愉悦的。可这事,虽然简单,但对我和我的孩子来说,真正学会好好吃饭,却成了一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