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人们普遍比较焦虑,底层有底层的焦虑,中产有中产的焦虑,上层有上层的焦虑,总之社会各个阶层都在焦虑。说实话,我自己也焦虑,即使我对目前的工作、生活、婚姻、家庭都比较满意。
为什么大家都在焦虑?原因很多,我看过很多媒体、专家、公知们的观点,都分析的特别透彻,我自己也对这个问题深入思考过很久。最后我意识到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在这个瞬息万变和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普遍对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恐慌和焦虑,期望确定性是人类的本性,人们害怕自己被抛弃,无论钱多钱少,无论哪个阶层。
但不能总是这样,总保持一种焦虑的状态会导致做任何事都效率太低,于是更容易导致焦虑,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如何跳出这种恶性循环?最好方法是让自己保持专注,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个人成长上,把对未来的焦虑转化为实际的行动,然后再实际的行动中去拥抱不确定的未来,发现并抓住机会。正如笑来老师说:践行是改变的根本;也正如古典老师说:行动是成功的抵达。
只有专注于当下自身成长的实际行动自己才不会焦虑,也只有顺着未来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而有所作为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以上便是我在目前稳定的生活状态下选择跳出舒适区,去学习编程、大数据和数据分析,以及加入大数据思维社群的更深层次原因。
对我而言,活在未来是尽量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战略层面),专注当下就是解决基本路径的问题(战术层面)——需要做什么具体的事情?怎么一步步去把想法转变为实际行动?
根据我过往的学习经验(某211大学本科及公费硕士,工学背景,物流及交通运输)和工作经历(某世界500强国企供职经历,后离职作为合伙人辅助朋友创业,目前公司已度过前5年危险期,发展较为平稳),当面对陌生领域,在学习之初的入门阶段如果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帮助会少走很多弯路,并且非常适合确定具体详细的短期计划,不宜确定过长的详细计划。否则,当随着学习的深入以及对该领域的加深了解,会慢慢发现自己当初确定的计划几乎无法执行,需要大幅度调整,这对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都将带来极大的伤害。
我习惯在入门阶段每次只确定最近1-2周的学习计划,然后再确定1-2周,直到自己对这个领域有了足够的了解,这样并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制定计划,也方便后期的不断调整。当自己学习了足够多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融会贯通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之后,再去确定长期的详细计划。以下是我2016年最后15天的学习计划:
上面的这份计划足够简单明了并且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目标明确单一。其实,真的能做到每天把计划中的相关知识点全部学会吃透,并且实际操作练习,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我的理解是,学习这件事不要一次贪多,要细水长流,关键在于如何一直坚持下去,并且学习的时候具备一定的随机性,过程不能过于死板,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增强鲁棒性。这与健身是相通的,练的时候不能一次练太猛,否则很容易会产生逆反和懒惰心理。
感谢互联网以及网上如@猴子 @城市数据团 @Crossin 等各位前辈大牛,帮助我能够非常轻松地制定学习计划和解决基本路径的问题。
祝愿我们都不再焦虑——专注当下,活在未来。
Charles Yu
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