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面试官选择的人不一定是更优秀的,往往会选择更适合的。因而,候选人与面试官的关系一直相当微妙。
在群面中应该如何表现?我觉得自己表现很好却失败了,我觉得其他人表现很差却还能被录取……这些问题长期盘踞正在求职中的同学“迷茫榜”的前列。
最近,一位正在求职的学生倾(tu)诉(cao)了他的困惑。
职慧的老师您好!
我上次参加了一个群面,共有10个人面试。3位面试官给出了一个问题,先每人阐述自己的答案,然后15分钟讨论,最后选出一个人汇报结果。
期间我也有参与讨论过程,其中一位同学在第一轮个人阐述中没有讲完就停了下来,有点继续不下去了,后来在小组讨论中,我们还有一位同学一直没有发言,他可能有独特的见解(我有听过职慧的讲座,上课时老师说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可以这么做)。
之后面试官问了之前那位同学问题,他也有没回答的很好,我还帮他解围(我们不认识)。面试官总结说我属于那种团队里喜欢奉献的人,最后他竟然被录取,我被刷了,我很郁闷,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
希望老师解答,谢谢。
同学你好!
群面考查多重因素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是,群面面试只是观察到你们面试中的短时间表现,这个表现并不一定会成为是否录取的决定依据,只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不代表百分百。
通常企业招聘录用一个候选人,会考虑学校、专业、成绩表现、社会活动、第一印象的面试着装、言谈举止、在面试环节所表现出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请你仔细回想一下整个面试环节,假设面试表现满分为10分,你给自己的总体表现打多少分,打分的依据是什么?
着装、表达技巧、互动……在小组讨论中,你的观点陈述相对其他小组成员如何,客观给自己一个评价。
在群面环节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分,重要的是要展现出你的专业知识、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真实地展现你自己,对用人单位和你都是好的,可以避免后续自己和公司不匹配的痛苦。
企业、岗位不同,要求不同
因为你没有提供本次群面的公司信息和职位信息,这个从面试成功率角度来说,不同企业性质、不同发展时期、不同岗位,会对你在群面中展示的点有所不同。
通常来说,外企和民企(初创期/发展期)都喜欢候选人积极性更高,发言更主动;国企(成熟期)通常喜欢候选人思维缜密,稳重踏实一些。
业务类岗位(销售/市场/渠道等)通常要求候选人思维开阔、行动力强、发言影响力、说服力强;非业务类岗位(人力/行政/法务/财务)岗位通常要求候选人考虑问题全面、风险预判能力更强一些。
所有的面试环节设计通常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有可能你面试职位的直接上级喜欢某种风格的下属,HR很清楚。所以,也许看起来表现不如你的人反而会被录取。
综上所述,没有绝对正确的技巧和方法,更多的是你更好认清你自己和你要去的岗位是否匹配。拒绝你,可能是因为这个岗位真的不适合你。
练习、学习方法
最后,我个人的建议,你可以找你熟悉的室友或朋友来做面试官,你客观地把大家当时的表现呈现给“面试官”;同时代入我所说的企业性质和发展阶段、招聘岗位,与你一起竞争的同学情况,你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有时间的话,可以搜索网上的免费资源学习,你可以客观地看待这些别人分享的经验,因为人们通常写的是成功的经验,而非失败的经历。
祝愿,你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事业。
注:本篇文章素材来自陈立有老师(职慧公益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