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书作者张箬涵以一篇《致彭小六的粉丝:好文章可以拯救灵魂,亢奋励志鸡汤却只是一时兴奋剂!》开始,和彭小六粉丝怼,和彭小六怼,最后跟简书怼上了,被封号。
这是头一回在简书上看到有人被封号。
不是其中任何一方的粉丝,保持中立,虽然我花钱加入了彭小六的早读群。
2
印象中罗振宇多次提到,在成人的世界里面,没有是非对错,只有一个人的行为得体与否。
有一次写了一篇文章提到了李笑来,往简书上某个专栏投稿被拒。没想到的是这个专栏的编辑还专程跑到文章的下面发评论,说什么李笑来的粉丝都是脑残,他每天要收到“数以亿计”(原话)的来自李笑来粉丝的垃圾文章的投稿。
没有截图留证据,因为没有这份“敏感”,也没觉得在网上论战是件有多大意义的事。
要说我是罗振宇的粉丝我承认,但真算不上是李笑来的粉丝。09年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就知道了李笑来,当时他的书《把时间当作朋友》还在博客上连载,直到今天也没有说有多“喜欢”李笑来。
这位编辑把对李笑来粉丝的“愤怒”转嫁到“李笑来”这个标签上,基本的逻辑漏洞很大啊。评论了几个回合之后,他把留言删了,只留下一句“对不起,打扰了!”。
3
回到张箬涵这位作者,四月份入驻简书,从文章的阅读量和粉丝增长速度看,还是有实力的。
只是不该戾气过重,没朋友啊。
我一直很喜欢看NBA的比赛,在NBA的新闻留言下面,总的大致上可以看到三个派系:
- 科比系,也就是科比的忠实粉丝,被调侃为狗密、科狗...
- 詹姆斯系,也就是詹姆斯的粉丝,因为詹姆斯绰号詹皇,他的粉丝被戏称为太监...
- 中立派,呼吁大家理性看球评球。
在这些留言里面,大量充斥着科比粉丝和詹姆斯粉丝的“骂战”。
有时候面对这种盛况不禁要问,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篮球球星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值得这么多人绞尽脑汁写留言、段子和各种神回复?
难道某个人喜欢科比就非得大伙都喜欢科比而不能喜欢詹姆斯了?反过来也是如此。我是詹姆斯的粉丝,但也不妨碍我作为一个中立派理性看球。
同样的道理,不论是在知乎、微信公众号还是简书上,喜欢或不喜欢某个创作者都不应该成为他吹捧或者谩骂的理由。毕竟平台就那么大,任何人之间也就是一个搜索和点击的距离,抬头见了低头还得见。
4
再说说彭小六。
虽然我加入了他和简书联合发起的早读群,但要说起来我距离成为粉丝还很遥远,更多的,是想亲自体验一个社群的进化过程。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社群这条路是不是条大道不知道,每天花几毛钱去看看还是值得的,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了解这些自媒体人的生存状态。
有的路可能只是一条小路,走的人很少,很多人看不上。但当这少部分的人走得越来越远的时候,走得足够远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个方向。小六的文章和他在做的事情,就是这样的一条路,有很多人看不上,也有一撮人羡慕。
走自己的路就好,能同路就同路,选择怼那些路不同的人,大有注意力“出轨”的嫌疑。
5
最后谈谈平台。
封号是强权逻辑,但却是必要和有效的,不过也要尽量避免使用。
毕竟大家都是简书用户,是能够生产内容的创作者,是平台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