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挺身而出,承担责任
曾经有一个经理人向我提问,他说,“刘老师,我的团队当中每个人都想发挥领导力,我该怎么办?”我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团队,发挥领导力需要解决集体的难题,实现共同的目标,不是每个人都想做的。你说的很可能是这样一种情况,他们每个人都想当领导”。
不知道你有没有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大多数人都想当领导,只有少数人想发挥领导力。当领导意味着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权力,更多的金钱,这是大多数人都想要的。而发挥领导力,意味着挺身而出,承担责任,解决大家面对的一个集体难题,这只有少数人才有兴趣。如果你想要修炼领导力,那么你可以使用这一句口诀。面对一个集体难题,你说“我来”,这句口诀帮助你采取这样一个行动,你挺身而出,承担责任。
2.说“我来”不是本性
有人可能觉得,“我来”很容易,不就是两个字吗?张嘴就来,其实说“我来”是不容易的,这不仅仅是两个字,这是一种挺身而出,承担责任的心智模式,这不是大多数人的本性。
有一个学者叫范福特,他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领导力。范福特有这样一个观点:我们天生都是追随者,人类进化而来的默认设置是追随,而不是领导。我们的大脑就像电脑一样,有一个默认设置,也叫缺省设置,是什么呢?是追随,而不是领导。
有两个进化上的原因让我们首先选择了追随:
追随者是随大流,人越多越安全,有利于在原始环境中的生存;
追随者通过模仿来学习,避免了试错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危险代价。比如说看见蘑菇谁去尝,这个时候追随就比领导来得更安全。
追随是人类的默认设置,这也体现在社会心理学家发现的旁观者效应上面。你可能听说过旁观者效应,这个效应的发现要追溯到纽约一桩著名的凶杀案。
在1964年的时候,在纽约的街头发生了一桩凶杀案,一个酒吧的经营者,也就是酒吧老板,他在酒吧结束营业之后,回家的途中,在离自己公寓不远的地方被人杀死了。这不是在什么偏僻的乡村,而是在纽约的街头。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凶杀的过程超过了半个小时,有38个人目睹或者听见了这起谋杀案,但是没有人报警,也没有人干预。你可以想象,《纽约时报》这个报道出来之后,社会舆论一片哗然,有些人在说,这是大都市造成的人际关系的冷漠;还有些人说,这是时代变迁带来的道德滑坡。有两个社会心理学家也被这桩凶杀案吸引住了。不过他们跟大家想的不一样,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他们认为之所以没有人伸出援手,原因恰恰在于旁观者很多,每个旁观者都觉得其他人会帮忙,所以自己就没有帮忙。
这两个社会心理学家做了很多实验,验证了他们的假设,发现了旁观者效应。旁观者越多,每个人觉得自己的责任就越小,于是受害者得到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这个旁观者效应也叫责任扩散效应,就是责任扩散了,所以三个和尚没水吃了。在组织当中,同样也有责任扩散效应,一个集体难题涉及到的人越多,每个人感受到的责任就越小,挺身而出的可能性就越小。再加上,我刚才说的,追随是大多数人的默认设置,所以大多数人都在等待其他人挺身而出。如果这个时候有少数人说“我来”,这些少数人挺身而出,他们就是在发挥领导力。而且,因为其他人的默认设置是追随,他们也很可能会追随你。
3.案例:南多的领导力
刚才我讲到的凶杀案是因为没有人说“我来”,所以变成了悲剧。下面我给你讲几个有人说“我来”的例子,因为有人说了“我来”,因为有人挺身而出,所以变成了领导力的案例。
第一个例子是世界空难史上的一个奇迹,许多人被其中吃人肉的情节吸引了眼球。不过我关注的是这个案例中的领导力。
飞机失事的幸存者
这个故事发生在1972年,有一架飞机从乌拉圭飞往智利,因为天气恶劣,坠毁在了安第斯山脉,这个飞机上有45个人,其中有5名机组成员,其他的人是一支大学生橄榄球队,15名球员,以及去为他们加油的亲朋好友。这个球队包租了这架飞机,要去参加一场比赛。在飞机坠毁之后,45个人之中还有32个人幸存。
飞机坠毁已经很惨了,更惨的是他们坠毁的地方不太好,他们坠毁在了海拔近4000米的雪山之上,不仅荒芜人烟,而且连动物和昆虫都没有,甚至于连草都没有。最近的道路有多近呢?在400公里之外,他们从飞机残骸中找到了一些食品,很快就吃光了,最后他们开始吃死去同伴的尸体。在飞机失事60天,也就是整整两个月以后,有一个叫做南多的球员,带领一名同伴出发,去寻找救援。他们终于走出了雪山,走了多久呢?走了整整十天,他们走出了雪山,为其他人带去了救援的队伍。
飞机上一开始有45人,坠毁的时候有32人幸存,在雪山上坚持了两个多月,最终共有16人获救,成为了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南多这个球员,请你注意,南多不是球队队长,他没有职位,他在球队中也并不引人注目,他相貌平平,平时还非常害羞。但是在飞机坠毁之后,南多展现出了几点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他有想法,要自己走出大山,而不是等待救援;
他有信心,在飞机失事的几天后,大家从收音机里听到消息,说救援者找不到他们,停止救援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大多数人都绝望了,都失去了目标。但是,南多没有,南多坚定了要走出大山的信念;
他有行动,南多开始说服大家,鼓舞大家,让大家相信他的想法是可行的,组织大家做准备工作;
他做表率,做好准备之后,他亲自带着一个同伴上路去寻找救援。
我刚才总结了几点,南多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第一,他有想法;第二,他有信心;第三,他有行动;第四,他做表率。南多面对的是一个集体的难题,这也是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是要一个人带着一群人去解决的问题。
我刚才讲到的南多跟别人有好几点不一样,但是最不一样的就是他相当于首先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来”。因为南多站出来说了“我来”,他把这次空难变成了一个领导力的案例,变成了世界空难史上,可以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能够有很多人生还的一个奇迹。
4.“让我来”与“跟我来”
我再讲一个例子,遵义会议,这是你非常熟悉的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也是这样一个案例,是毛泽东挺身而出说“我来”,而且说得既有勇气,又有技巧。
“我来”可以有不同的说法,面对上级和平级,你可以说“让我来”。让我来干什么呢?让我来承担责任,解决组织面对的一个问题。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就相当于说了“让我来”,他作为一个政治局委员,他没有坐在那里等总书记和常委解决问题,而是挺身而出,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而且毛泽东很有技巧,根据当事人回忆,在遵义会议后,周恩来、张闻天都认为毛泽东可以当总书记,但是毛泽东说他不当,毛泽东挺身而出,他说的是“让我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我来当领导”。这是毛泽东在当时非常有领导艺术的地方。
面对上级和平级说“让我来”,面对下级呢?常常需要说“跟我来”。“让我来”是你挺身而出承担责任,“跟我来”更进一步,是你挺身而出之后指示方向,你要有方向,大家才能追随你。
毛泽东非常了不起,他在遵义会议上不仅对上级和平级说“让我来”,而且也相当于对他们说了“跟我来”,我知道方向,你们不知道方向,你们跟我来。毛泽东说“跟我来”是指示方向。
说“跟我来”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大家知道方向,但是走在这个方向上太苦太累,大家不一定愿意做。这种时候,领导者也需要说“跟我来”。
我举一个商界的领导者的例子,贝佐斯。贝佐斯是世界知名的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公司的创始人,中国的电商公司是每年“双十一”的时候特别忙,美国的电商公司是每年圣诞节的时候特别忙,大家要送礼,要从亚马逊那买很多东西。在那个时候,亚马逊在库房里分拣货物的工人会非常忙,非常地辛苦,亚马逊直接把救护车停在仓库的外面,因为工作强度太大了,很容易出问题。这个时候贝佐斯干什么呢?贝佐斯不是去慰问工人,而是亲自到库房里跟工人们一起配送货物,这就是贝佐斯在说“跟我来”。这种“跟我来”,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