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耳兔小姐姐"公众号
1.
这几天,新闻热搜渐渐沉了下去,高以翔三个字,日渐稀少。
最后的新闻,定格在他七十几岁的老父亲,满头白发对着长枪短炮的记者,哽咽难言,而母亲则需要别人搀扶才能行走。
围观人群终会散去,他离去后的痛苦,只有他最亲的人才会感受到。
这世间的悲观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鲁迅的话,真真是一针见血。
这几天上班的时候,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同事,在我面前提起这个噩耗。
而提起的缘由也不过是因为他们知道我曾经很喜欢“王沥川”。
虽然我到处安利这部剧,但总是因为明星阵容太弱,存在感低,配音不强,女主不漂亮等种种原因,被很多人弃剧了
我一度很痛心,毕竟这是一部豆瓣评分8.6分的偶像剧。
在我心目中,它和《琅琊榜》,《甄嬛传》一样的水平。
固然它作为一部偶像剧,有着固有的很多缺点,但是不可否认,它真的是一部良心剧。
它里面没有一张整容脸,没有一个人的演技是出戏的,小到一个配角,一个小小的场景,都是走心的。
这也是现在很多电视剧所欠缺的。
每每看到这部剧的弹幕,跳出来说,女主怎么这么难看,我就很难过。
明明一个纯天然的素颜面孔,阳光开朗,衣着朴素,可以代表着我们大多数的平凡人,可是为什么又被你们一票否决了呢?
难道非要看着Angelbaby的那张瞪眼的脸,才会心里平衡?
一个演员,美貌固然重要,但是如若只有美貌,那就是一具没了灵魂的躯壳,摆放在眼前,跟精致的芭比娃娃没有区别。
因为那终归只是一个漂亮的摆设。
2.
高以翔,本来是没有办法出演男主角的。原因很简单,不够红。
一个够高够帅够绅士,足够出演这个灵魂人物的演员,仅仅因为不够红,就被毙掉。
我想在娱乐圈应该是分分钟都会上演的故事吧。
这种“劣币驱除良币”的恶性循环。
最终结果就是,我们大多数观众每天对着电视和手机,明明存着几千部几万部的片源,却天天喊着剧荒,甚至只能循环往复看着那几部老片子。
还好,导演陈铭章慧眼识珠,原创兼编剧施定柔,制作人周恬力排众议,选择了当时一点都不红,查无此人的高以翔。
只因为他实在太是适合了
这样的选择,同样也是冒着风险的,因为不红的男女主角意味着剧集很难被卖出去。
所以这部2013年就拍好的电视剧,直到2016年才被安徽电视购买播出。而作为整部剧的最大腕的竟然是导演陈铭章。
陈铭章是谁,那可是拍出了《王子变青蛙》,《命中注定我爱你》,台湾收视第一的电视剧导演。
陈铭章在这部剧拍摄结束后,就把这部剧的片花微博置顶,整整三年多。
这是有多么的热爱,多么的看重,多么的珍惜,才会把这部剧当做宝贝一样,摆在第一位。
我很理解这种感觉。
作为一名创作者,当你花费了百分百的心血,和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制作出一部良心作品。
这部作品就会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希望它能够有出人头地的一天,而不是被埋没,被忽视,最后寂寞的凋零。
同样是陈铭章导演,在听闻高以翔的噩耗后,第一个反应是不相信,认为这一定是假新闻,并且告诉别人,不要再来告诉他这件事。
可想而知,陈铭章导演是多么的喜欢高以翔。
他的反应就像高以翔的至亲亲人一样,面对噩耗,第一个反应是,不相信,强烈的不相信,逃避这个消息,像小孩子一样任性。
制作人周恬,以影视制作人身份出来创业,《遇见王沥川》是她的第一部作品。
她花费着巨大的心血,巨大的投入,巨大的期待,看着这部剧从孕育到降生,到难产,到健康长大,中间的曲折苦难,恐怕只有她一人知晓。
但也是幸亏她的不放弃,才有这部良心剧的诞生。
想要看一个人的品性如何,看周围人的反应就可以。
高以翔的消息传出以后,几乎身边合作过的每个人,都发长文悼念,回忆高以翔带给他们的点点滴滴温暖。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高以翔,1984年出生于台湾,家境富裕,小时候出国读书,本是个篮球运动员的好料子,却因回台湾探亲而被星探发现,就此进入演艺圈。
说实话,他真的太适合当演员了。他的外表足以让他在任何一个镜头前,震惊住观众。
他是上天选中的幸运儿,可是如今的结局,却让人唏嘘,他的完美外表,到底是他的福还是他的孽?
如果他没有进入娱乐圈,如果他不曾那么敬业拼命,是不是他的命运会是另一番模样?
他或许只要简简单单的学成归来,成为一个工程师或者运动员。Anyway,只要不碰触娱乐圈,他或许会活得很好。
可是我们都不是预言家,事后诸葛亮也没有一点作用。
他离开了,这个事实,无人能够改变。
3.
我一直记得在大学时候,有一次出宿舍去上自习。
因为时间还早,又是周末,所以教学楼外边人不是很多。
我离教学楼大约还有100米的样子,突然听到前方传来悲恸的哭声。
怎么说呢,不是简单的伤心,而是哭天抢地的那种。
我走进一看,是一对年约五十的父母。
母亲坐在教学楼的台阶上,被两个人搀扶才坐稳。
父亲单独一个人,像个失了魂的躯壳,不停地转圈,间或发出一阵低沉的嚎叫,都不能称之为哭,而是如野兽一样的悲鸣。
后来我经过的时候,听到有人说,这对老夫妇的孩子,也就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学生,昨天突然猝死。
今天他们父母过来拿遗物。
我不忍再听下去,赶紧走开了。
可是他们的悲鸣和绝望,一辈子都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从那一刻,我知道了,我的命其实不只属于自己,而且属于我的父母我的家人。
我们只有好好地活着,他们才有命活着。
要不,一切都是枉然。
所以,我看到新闻里说,高以翔年迈七十的父母,来到宁波后,已经不知所措。
是的,用的是“不知所措”这个词,而不是“死去活来”。
这才是最真实的反应。
自己宝贝了那么多年孩子,突然离开,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件足以毁天灭地的事情。
他们不敢哭,因为哭,代表着已经相信了事实。
他们不接受,不理解,不敢哭。
他们还带着一丝丝,一点点的期待:这一切只是幻象,他们的宝贝只是不小心睡着了,他还会醒过来,叫他们爸爸妈妈。
自己这么听话的宝贝才不会真的说走就走。
所以,亲爱的朋友啊,任何工作都能被取代,唯独自己的命没有人能代替。
所以好好活着,就是对父母家人最大的报恩。
4.
今天写下这些字的时候,我还是有着很多很多的意难平。
我气老天的毫不留情,气节目组毫无血性的工作强度,气高以翔为什么要这么傻的拼命。
这世界没有任何东西值得拿命去拼啊。
王沥川在遇见谢小秋后,终于能在自己黯淡的人生里,寻到一抹亮色。
可是很快,病魔席卷而来,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推开谢小秋,不想用自己已时日无多的生命,来拖垮自己爱的人的一辈子。
现实中,高以翔以十几年的时间,终于从一个寂寂无名的配角,慢慢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他去年开始主演的电视剧,快要播出了。
明年也马上入组拍摄自己主演的电影。还有他能够进入浙江卫视的综艺节目组,代表着他的演艺之路终于开始走上坡路了。
如果后面的运气再加持一下,他的走红,他的事业高光时刻,迟早就会来临。
他十几年的默默耕耘,总算有了回报。
可是他的辉煌实在来得太慢,他和王沥川一样,终是没有等来自己的幸福。
高以翔演活了王沥川,王沥川成就了高以翔。
可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高以翔和王沥川彼此纠缠的命运,终是归一到了一处。
这里住着王沥川,生在瑞士,学在美国,爱上了一个中国姑娘,所以死在中国。
而这里住着高以翔,他会一直住在我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