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书中第一章有讲到如何控制情绪,自由感知自己的快乐。“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中,除了喜,其余皆会引起我们不幸不爽不开心的体验,由此看来不太幸福是人生的常态。即便如此,生活还得继续,那么我们还能为此做些什么呢?那就是用心去感受,去捕捉生命里点滴突然而至的甜蜜美好瞬间。比如早晨窗外的晨光,阳台上刚开出的小花,耳畔悠扬传来的琴声,娃娃的笑脸,还有苹果的酸甜味儿……好多好多,每天你总能发现那么多的美好与欢喜。
曾经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人差。于是,被负面情绪缠绕,整日丧丧的。可是,随着时间过去,我们便会发现:你不开心也好,你埋怨也罢,改变不了任何既成的事情,生活也不会变好,日子还得照常过。
当然大部分的时侯,自然的未知和生命的无常,我们无可抗拒也无法更改,那么就只有接受它;有悲伤,但不执拗于悲伤,不执著于其中。就如同身边的人和事,我们改变不了,我们可以“不住相而生其心“,也就是让境随心转,而不是困于境中,画地为牢,自找苦吃。受伤了,难过了,可以让自己在悲伤里呆一会儿,但我们要知道人生中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过客,小时候我们曾依赖父母,成长后我们期待配偶和朋友,最后才发现,所求众多,最终能依靠只有自己。人身难得,其实也就是人生不容易啊,生而为人,都有自己需要承受的苦痛,旁人代替不得。没有人能对我们的人生负责,最终都是自己一个人的,对任何人来说都一样,所以珍惜眼前人,保重现在还能在一起的时间。
看过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院子,里面有两棵树,一颗很茂盛,一颗很枯萎。师父指着林中一棵枯木问道:“你们说,是枯萎好呢,还是茂盛好?”弟子立马回答:“当然是茂盛的好。”师父摇摇头道:“繁华终将消失。”听师父这么说,另外一机灵的弟子转口说:“我看是枯萎的好。”谁知师父还是摇了摇头:“枯萎也终将成为过去。”这时,一位路人经过,不紧不慢地答道:“都好。”
这路人的“都好”,突然引发我一瞬间的反思,我家孩子快16岁了,他很多时候对人、事、物的看法,就是都好,没有其他特别用词的,为此我有时候会很恼火,不厌其烦地跟他说,要有具体的描述,用些形容词形象句,没有人和事是都好的,可他还是固执地说“我就觉得都好”。有时候会觉得这孩子咋这么没想法呢?可就是因为他的这个“都好”,让所有认识他的人都看到他的纯善和真挚,他的“都好”让他广结善缘。
是啊,遇事强求或要有个说法,是我们很多人的做法,一旦发现事情如果没有按照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便会意见多多想法多多,甚至导致个人情绪激动。其实大可不必,不妨试试“随他去吧”“怎么都好”的态度,或许会有另一番境界。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美,都好就好,干嘛非要有那么多缀词,那么多分别心呢。
人生就是把握一个“度”的过程,恰在当下,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便是都好了。此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其实好心情或坏心情,只有我们自己可以决定,既然好也是一天坏也是一天,何不选择好心情,让自己开心让周边的人开心那不就都好了吗?!
阅读是我们所能享受到的最为持久的乐趣,感恩星云师父的《人生在于心安》,给我们此次阅读领读的机会,并能从中受益,获取满满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