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着——读《野地里来,野地里长》随感(二)

第二辑《少年》,其中有一篇文章是《我的中学时代》。

这篇文章我希望能被更多的人看见,尤其是中学的校长或管理者们。因为他这样的遭遇,现在依旧在热烈上映中,只是可能没有那么明显罢了。

原文朴素地表达,却可以引人深思。

“河唇初级中学把学生按优良中差分为四等,我在第四等,四班。优等生在一班,选了又选,拔了又拔,配备了最好的任课老师,每天精心施肥、除草、剪枝、育苗。”如果众生平等的话,这就是最不平等的做法。如果按照每个学生的未来都是有无限可能的话,是不是作者所说的第四等的学生应该配备最好的老师呢?因为几乎学习有天份的人,事实上老师影响的成分很少。他们有很强的抗压力,有积极的学习力,有很好的自控力,他们懂得自己钻研,因为他们对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而那些对学习提不起劲儿的学生,却需要配备最好的老师,去唤醒,去培养,去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其有浓厚的学习热情。

“一班的数学老师捏着粉笔随手就能画出完美的直线,四班的数学老师用上三角板都计算不出两个直角相加的和。一班的语文老师白发苍苍一肚墨水不看课本就能侃侃而谈指东打西,四班的语文老师青葱松脆看着课本也只能照本宣科结结巴巴。一班的英语老师能把英语说得跟八哥似的婉转动听,四班的英语老师原教德育,英语比猪八戒还差……”这样的对比,形象生动,又有极强的画面感,甚而至于有了脱口秀的味道。而这些对比,是当时就在四班的学生的共同感受,人生从此有了配得感——我们只配拥有那些差的,因为我们是差的。这些有形无形的标签一旦贴上去,要想彻底根除,是很难的一件事。

“一班是精制油,四班是地沟油。”这样的做法,可见对人的影响,其实是有一些恶劣的。

“我们班相当于垃圾回收站、差生集中营,全公社小坏蛋一网打尽,在这里自生自灭。”当作者已经脱离那个现场,这样形容当时的环境时,不得不说能从这个班出来的人,还活得很潇洒的人,是值得鼓掌的。

好在,他遇见了一位吴老师,是他初二时的第五任班主任老师。一次与作者的对话,虽然用作者的话说是用成功学的教育,是引诱式的教育,希望他能到广州上大学等等,“被他鼓动得身体里有一阵火腾地烧了起来”,这样的点灯者,给了作者希望,也给了作者动力。毕业时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进入河唇高级中学就读高中。

但我想,在作者轻描淡写的背后,其实是有岁月的蹉跎。环境使然,在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确立的时候,面临的又是对比式的贴“差”标签的教育。如果作者当时在一班,我想,有可能是不一样的人生。

幸好,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最终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对他接下来的文字充满了期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叶开老师的《野地里来,野地里长》这本书,2021年就到手了,也许刚开始看了几页,便束之高阁了。昨天在书架上随手翻到...
    欧小丽阅读 60评论 0 5
  • 作者:通化1108高显英 在这个炎炎夏日,能因参加2019兴成长计划暑期培训班与诸位相识...
    通化1108高显英阅读 5,010评论 56 69
  • 班主任治班策略:通过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在班级中的地位 初中班主任张老师 9月14日 上高中的时候,我是一个很...
    汉唐雄风阅读 11,485评论 5 77
  • 波罗镇是横山县的一个小镇,依山傍水,无定河携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牵手同行,公路一旁是平展的稻田地,交通便利。 “波...
    刘桂梅阅读 6,339评论 78 23
  • 我迷茫的青春(上) 一 这天,在外地工作的苏耀光回了一趟老家,他通常只在过年时候回老家,这次回老家, 他想回高中母...
    潮白河阅读 1,17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