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敬明剽窃定论到易中天“高价嫁女”
2006年夏天,有两件事情在文化界引起关注,一件是北京市高院终审判定,80年代后的作家郭敬明的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被判剽窃作家庄羽作品《圈里圈外》,这场持续三年的官司终于有了定论;另一件事情就是电视剧《沙家浜》片尾曲的版权纠纷,联名创作者由于被制作方忽视而将作曲家徐沛东告上了法庭。
文化界从来都不缺乏剽窃与抄袭之类的纠纷,而在受众、媒体、相关人员与机构越来越吹毛求疵的时代,这样的事情更成为吸引眼球或者是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当有人发现自己的某些创意被别人拿去用,并赚了钱,而自己却没有分到从理论中应该得到的那一份,就会心理失衡,就要通过法律与传媒手段来找个说法。类似事件浮华而躁动的时代数不胜数。
笔者在某律师事务所供职的时候,曾经把诉讼中的原告比作“找茬的”,被告比作抵赖的。任何纠纷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判谁错都会有人说TA“比窦娥都冤”。不管是本文所提到的事情还是其它文化方面的纠纷,都是如此。但是,难道争取合法权益错了吗?
——当然没有错。
由此,我们不能不提到另一件事情,易中天《品三国》的书稿拍卖给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社以起印数55万,版税14%的价格拍到了《品三国》书稿的版权这件事情。在竞标现场,易中天反复强调把这本书当作自己的“女儿”,希望出版社能够保护它。
人对数字是最敏感的,大家纷纷在心理计算易中天从中到底赚了多少钱。
笔者认为:易中天先生卖书稿的费用,不管多高都自然有一定的道理。
首先是其个人积淀的价值体现: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先生作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人气最旺的主讲人之一。他长期从事美学、艺术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主要著作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教育学》、《艺术人类学》、《新译(国语)读本》等。自从1966年中学毕业,已经有40年的研究积淀,其严谨的治学精神与深入分析、独到的见解,这些因素本身就蕴涵着极高的价值。
其次是国内市场对回归正史研究的价值体现:长期以来,野史与戏说遍布国内的文化传媒市场,国人早已厌倦了这种野史与戏说的形式,而进入了对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正史的关注。《百家讲坛》虽然在非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与影响力却不低,这已经表现出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第三是全球对中华民族文化所表现出的逐渐浓厚的兴趣使然:2005年度内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近4000万,2010年会达到一个亿。而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的载体,更大的市场在于中国之外的市场。相信任何一个出版社都不会漠视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中国诞生过无数的经典图书,但所有作者都生存在并不小资的状态下,更不用说出现类似于《飘》《哈里波特》《指环王》等等凭借一部作品而成为富翁的作者了。是水平不济吗?当然不是?在笔者看来,妄自菲薄的成分恐怕更大一些。
凭什么我们的著作就不能为作者得到高额的利益回报?而那价值必须是应时的,易中天“嫁女儿”的说法引起了媒体朋友的极大兴趣。记得有个朋友有一个观点:女人就是要在自己最有价值的时候把自己嫁出去。当然,“嫁女儿”不过是易中天先生的一种比喻,即使再八卦的记者都不会将此话题引申开来。
小到出版界,大到传媒界,易中天先生的这件事情可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效果。
曾经有个学音乐出身的朋友说刚刚报名参加超级女生的比赛,原因是不甘心不忍心看到很多女孩成为超级女生,而实力比自己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传媒渠道的高度发达使得一夜成名的几率大大增加。虽然如此,但真正有造诣的成功者却要面临来自更多方面的压力。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两件事情:难道郭敬明在无意中抄袭的时候就没有半点的无奈?《沙家浜》的制作公司在采用别人的作品的时候就没有半点的无奈?
在浮华与躁动的社会中生存,急功近利是很多人的无奈选择,对名与利的追逐已经到了刺刀见红的PK程度,能够耐住寂寞的人反而已经成了另类。
但真正的价值是需要甘于沉到水下去的。任何一鸣惊人的璀璨都需要经年累月的积累与沉淀,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道理可讲。
贾春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