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朽:VX15325999195
哲学是现代人所不问津的一个冷门了,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青年人在浮躁的社会中,逐渐失去自我,是否年迈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他们都在生命的有意义与无意义间徘徊,我们的存在到底是为什么而存在,这个世界的存在是为什么,那些曾今在哲学中砥砺前行的人,那些在精神思想前沿的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世界,和这个似是而非的自我,最终有了我们人类在自我存在意义上的文化底蕴。
现代人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人心浮躁不安,在生存的压力和欲望的驱使下丧失了人对于人生价值的判断,我们在追求优质的生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每个人的一生到底应如何渡过,人最终都会走向死亡,而死亡大多意味着你将不会存在了,虽然我们在存在的状态下想象不到非存在的意义,尽管非存在就是无意义。但大多人都是对死亡充满恐惧,直至他死去都不会考虑世界为什么存在,它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到底是真的存在吗?所有存在的形式是如何实现的,所有那些本应该从儿童开始就对这个世界充满的好奇,在经验性的认知后被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我们不再追问存在的形式,这种感性的认知方式让我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老子是中国唯一的一个哲学家,思想家,他的所有思想基本都在一本道德经中,可以从中看到的世界观在他的思维中产生,他追寻这个世界的终极—道,尽管后人可能对他的思想体系的理解有些微偏差,但不可否认他的世界观模型直至现在都被很多人认同,这种思想体系是抽象的思维结果,而中国人的思想偏偏却少了这一点,所以在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中,几千年来寥寥无几。其中多出现一些扭曲老子思想的研究者,形成一种迷信的神秘文化。而很少有精密的逻辑求证,以此达到老子思想的本意或精髓。
古希腊哲学家自苏格拉底,对存在的无限追问以至终极,到柏拉图的“理念”与“爱智”“理性”等,到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逻辑学,理性在他们身上完美体现。自古希腊三哲以后,西方国家对于存在的研究到近现代的康德、笛卡尔、黑格尔等哲学家,他们是从西方哲学的基础上一脉相承的发展史,虽然古希腊的哲学思想是对世界本源那个最高存在的直接追问,而近现代慢慢发展到,一切从那个大全分化出的联系的概念研究。其根本原因应该是西方哲学的抽象思维,使得人更具有抽象的思维方式。
比如从语言上来说,中国的最早文字是象形文字,文字的含义是客观对象的直观感受。而西方文字的形式却和我们有本质区别。虽然这种比较不怎么合适,但是文化的差异使得思维方式也变的不同,西方哲学的抽象思维和对追问对象的精密逻辑求证,使得西方哲学一脉相承。而老子的思想却没能流传后世,更多原因应该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他的思想体系流传下来。但在老子本人的思想—“无为”与“任其自然”来说,人类思想的发展已经是“有为”了,所以他说“绝圣弃智利民百倍”和“万物之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存”,自然的存在才能恒久,而人类要想恒久就要少私寡欲,所以这种让人回到思想愚昧的时代,随着“自然”生存,这种思想体系不鼓励让人发挥智慧,这可能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没能传承的原因,这种思想却与西方哲学的爱智截然相反。
希望所有有思想能力的人,和能够认识到此的教师们,不管是哲学思想还是宗教信仰,都是为了认识世界与找寻人生的意义,或者说教化人民。是本着善、道德、仁爱的理念,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有思想爱智慧的人,脱离思想的空虚与迷信,以此创造我们在这一瞬即逝的生命中的存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