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7天特诊,终于回来了。虽然高烧早就退了,但是医生担心抵抗力不行,就多留了几天。
回到家突然好累,也许是紧绷的神经突然放松后导致的。
回想这几天还是有点吓人,刚入院时因为些
标高得吓人(正常不超过10的,飙到了111多),白细胞低的也厉害,马上被安排了住院。到了儿童特诊(一个晚上住宿就400元),就有个医生过来了解分析情况,他猜测是手足口,让我们留心手脚会不会出疹子,另外就是疱疹,说现在有些红点,有出疱疹的迹象,到时候会吞咽困难,还有可能发展成危重症。虽然后来都没有发展成这些症状,但还是挺吓人,所以小孩不舒服还是尽快送医院,早发现早干预就好些。
第一天静脉输液后发烧间隔时间明显拉长,医生说说明药用对了,有效果。中午还能吃点肉饼,并没有吞咽的问题。半夜也烧了起来,我们用耳温枪测了体温,有点高,但是医生说耳温枪不准,要用水银测,但是她又不愿意配合。护士用额温枪大概测了,还是挺高的,就给了一点退烧药,吃了就退了,睡到天亮。
第二天他爸回去,我爸妈开车从老家过来了。姥姥姥爷负责送饭菜,婆婆在医院陪我带娃。但是宝宝一直只要我,不肯她奶奶抱,于是我的两只手臂就成了她的摇篮。
娃生病了真是恨不得长在娘身上!
晚上看到姥姥姥爷,很是热情,抱抱姥姥,抱抱姥爷,还用手指着外面,好像说想出去,想回家。医院太恐怖了,一来就打针吃药。电梯口旁的护士站经常传来小朋友被扎针的撕心裂肺的哭闹声。有些宝宝比我家的还小,甚至出生没多久,但也被送进来了,还在脑门上吊针水。
想起之前在月子中心,宝宝被保护地多好,而且我们也学到了一些如何照顾宝宝的知识和方法,对于减少她患病风险起了挺大作用。所以该花的钱还是不要省。
第二天已经不烧了,点滴也少了一些。医生会每天来看三次,早上的比较认真,下午的也还好,晚上就比较快一些。
退烧后几天都没什么,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还唱歌跳舞起来,就是有点拉肚子,特别是晚上,肠道不适让她辗转难眠。医生给开了益生菌,晚上含睡多了。
接下来几天,医院开启了疫情防控升级模式,从白天8点到晚上8点都只准一个人陪护。虽然自在,但也辛苦些。
周六她爸回来了,我也轻松不少,心情也靓丽很多。
周日一早去扎了手指,做血常规,结果还是可以,虽然粒细胞还是没有达到理想值,但是已经在上升趋势,于是办了出院。这几天花费上万,报销了3000多,心疼钱,更心疼人。
以后这样的机会尽量不要,加强健康管理吧,不要懒得做计划,不要懒得沟通,反复强调需要强调的事情。
这次感觉就是很不应该,总结两条:
1.前期防疫工作没做好。没有从思想的根上引起她爷爷奶奶的重视,只是告诉他们要怎么做是没法让他们百分之百执行好的。虽然这会加大沟通成本,但是如果当时说清楚,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及时询问他们宝宝的最近活动情况,并及时纠正或者调整引起他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次问题。
2.在出事的时候找原因只会伤和气。问题已经出现了,就先解决问题,而我自己总在疑神疑鬼,一方面会让公婆感到愧疚自责很难过,另一方面也对事情的处理助益不大。
3.没有及时去医院抽血化验。看夜间急诊,医生缺乏必要的判断依据,笼统开药后,用药没有针对性,耽误疗程。以后一旦发烧先验血,搞清楚是什么情况先。就像毛爷爷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感谢爸妈的支持,感谢公婆的帮助,感谢老公的给力,感谢宝宝的体谅,经历过这次,更加感受到当妈的辛苦和不容易,要加倍珍惜健康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