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自己的买房抉择从底层思维都想通了。最低涨幅已经明确。
这之后还是让我松了一口气,一辈子就就那几件大事了,这算是一件。
而在学习买房之前,其实我已经开始关注资产配置的问题。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应该在防御上投入多少,在攻击上投入多少,在备用储备上的投入,都是有一定讲究的。
此前我忧心这些额度会占用买房的杠杆,因为通常买房都是要轻微超过自己的砝码的,说不定要借钱买,因为资产配置的大开销,我当时都还没有下决定。
防御类,自然是指保险。
攻击类,就是理财了。
储备类,类似备用金,或保障突然情况的短期储备。
以我的自律程度,记账什么的早就不在话下。日常也够理性消费。
我最紧急的事情是配置保险。
原本这个事情被家里人多少提到过,但我身体不佳。早些时候那个卖保险的亲戚也想替我主持给我买重疾险这件事情,但因为是“除外责任”,而且是平安保险看起来性价比颇低,便一直被我搁置了。
然而今日不同往日,背了几百万的贷款,我死不足惜,大病了也有亲人救我。但万一挂的突然,给我的家人落下这巨额的贷款和月供就真是死不瞑目了。
重疾和寿险是一定要配的了。
说起来要是我再当初学习保险知识的时候就写下这篇文章就好啦~ 现在还要回去复习一下笔记。
寿险弥补的是巨额贷款,和一个人在世时候应该付下的责任的金额的大概累加。
无房贷的人,没有小孩的人不想配置也是可以的。
有房贷则需要抵消房贷,有小孩则是计算小孩成人之前的大概开销。
重疾险自然是救病的。介于现在重疾一般30w(初步拟这个金额吧)左右可以救活,就看资金够不够充裕了。再加患病后养病大概需要5年恢复,这期间的收入损失。总额度覆盖两项值就差不多了。
后来我的身体检查又发生了变化... 搞得一波三折,声明和补充条款也是战战兢兢。最后以除外责任买入了一家不常见公司的终身重疾。这个过程实在太颠簸,还是强烈建议大家在健康的时候直接买入性价比最高的重疾险+医疗险即可。
这个过程以后有机会细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