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是有笨小孩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小学一年级,他开始学习加减法。一天傍晚,他在小小的院子里,蹲在一张椅子旁,看着课本上的题目——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一棵树上原来有X只小鸟,飞来了N只,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
他就那么盯着课本,小脑袋大概在转个不停,可是,手中紧紧攥着的铅笔始终没有在作业本上写下一个字。最后,像是鼓起了十足的勇气,他抬头问爸爸应该用加法还是减法。爸爸把题目给他原原本本念了一遍,然后盯着他看。
他低头想了想,抬起小脑袋小心翼翼地说:“减法?”爸爸的脸突然变得好长,高声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知道,信不信我拿拖鞋抽死你!”笨小孩最后还是学会了加减法,不过,他再也不敢随便问爸爸“简单的题”了,怕被抽死。
读初中时,他经常向班里的女生炫耀自己的记忆力,经常胆色十足的挑衅她们跟他比背书。其实,他也就那点斤两,只不过,某天,他不小心看到过一个“蜗牛”的故事。
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在班里并不算太聪明,是个笨小孩。
有一天,老师让他们放学回家背一篇课文,第二天要在课堂上背诵。他回家读了好几遍都没背下来,十分沮丧。突然,他看见之前还在墙脚的蜗牛已经在不知不觉间爬到了跟他差不多高的地方,他很惊讶,以蜗牛的速度竟然能够爬到那么高的地方。
第二天,那些比他聪明的孩子一个个断断续续地背着那篇课文。轮到他时,他十分流利地背出了全文。看着惊讶的老师和同学们,他说了自己看到蜗牛后,深受鼓舞,又读了很多遍课文,直到流利地背下全文。
看完这个“蜗牛”的故事,他深受触动,从此背书都是一句一句地背到流利无比。某次,也不知是不是走狗屎运,他竟然第一个将新学的课文全部背出,从而获得了巨大的自信。
只有我知道,他的记忆力其实很一般。只是他诵读的次数太多,多到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所以,当他能够流利背出全文时,他以为自己很简单地拿到了“第一”。
上了初中,对于感恩,他的心里依然只有小学时看到的一个故事中讲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别人只要对他好一点,他就会竭尽全力“报恩”,有时热情到“无事献殷勤”,弄出了许多误会。偏偏这家伙不会讲话还装委婉,解释像掩饰,掩饰像做坏事,最后连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想讲什么了。
于是,他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自己是“蠢虫”。的确很蠢,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那他要还几辈子啊。最笨的是,他曾一度将自己所理解的儒家精神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
记不得他在哪看到的儒家关于“君子”的论述,看完之后,整个人双眼都变成了星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经他的脑袋转化就成了作为君子要诚实,君子跟他人的交往应该平平淡淡、简简单单,而他也就这么做了。
结果证明,诚实的确没错,只是话太直,得罪了不少人;与人交往的确简简单单,三言两语,日子平平淡淡,没有丝毫生活情趣。人们夸他老实,夸他踏实,他竟然开心的笑了,虽然只是在心里笑。
当一个人进入一个循环就很难出来了。他时常看到儒家的言论,也就越陷越深。有一段时间,他嘴里总是念叨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他的理解中,穷就是没钱,跟他的情况非常符合,于是独善其身变成了自己勤俭节约过日子,兼济天下变成了从事慈善事业,捐很多很多钱的给穷苦的人家。只是他独善其身的时间太长,长到忘记了这个句子。
上了大学,对儒释道都有所了解,对社会也认识得更深刻了,他反而不知道自己更喜欢哪一家学说,也不知道哪一家更适合自己,所以,突然的没有了“信仰”。
这大概是他生平第一次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可是,时间不等人,日子还得过啊。迷茫中,他节操尽碎。很多事情坚持了N年却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守时。现在他上课迟到,交稿不能按时,跟别人约好吃饭也迟到......这是他最大的堕落,因为他曾是一个宁愿原谅别人迟到大半个钟头甚至爽约也不愿原谅自己迟到一分钟的人。
以前很多人跟他说,没必要让自己这么累,没必要对自己太严格,他只是说“我不喜欢等人,更不喜欢让人等”。
时常听到别人说自己不经意间就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人,多么辛酸,多么无奈。他现在大概已经习惯了让人等着了吧。也许,他也忘记了曾经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变成了曾经令自己十分讨厌的人。
呵呵,多么笨的一个“小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