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让我了解到了自己应该是一个比较感性做事的人,其实我也想能理性做事,能脱身于事外会有许多便利的地方,但也感觉到不能丢失感性的那一部分,可能因此过于偏向了,就学院那件事来说,我挺赞同老师的观点的,又不想否定自己的想法,但两个观点是冲突的。
其实在思想这方面我挺重视的,以前自己基本上都是自己玩,一般开始玩的好的最后都要蹦,可能就一两个能玩到最后,作为一个有大把时间思考的我想过为什么会这样,最后的结论还是想法对不上吧,我想过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总因为想的太多习惯去猜人的想法,顺应着做,时间就了反而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结果就是做事没了标准,这样又想更深层次的去发掘人的行为思想,但也就像老师说的,猜人性的事是那些大师才会去做的,我没法猜透其他人的,所以人只能从自身去改变,但是不能以他人为标准。
话虽然那么说做到还是挺难的,不过总要尝试一下,所以我很早开始注意自己的思想变化。就我自己来说,思想不是完全固定的,在不同环境下会有不同的发展趋势,而这种变化对人的行为影响就比较明显了,有个词语叫一念之差一念之间产生不同结果,人生是条单行道,思想影响行为,行为结果又会反过来改变思想,所以一个不经意间的小决定往长远来说它可能是一个转折点,比较懒,一顿晚饭没吃,可能上课时就饿了,课听不进,错过一两节课后,在大学来说,可能对这门课的想法就变了,再比如我当初抱着再试一下的想法报了三月,就当时的情况来说稍微再给点挫折我可能都会觉得自己依然进不去然后放弃,但是我也能想到现在只是放弃了一个选择,不能确定它能给我带来什么,但一定会改变我整个的大学生活然后进而影响我今后的人生,所以每个决定都会有它值得深思的东西(但有些事确实不能想太多这个也确实是我现在一直在遭受的事)。面对事件选择我们可能根本无法预测到自己的选择,因为时间和空间的改变使人依据的判断条件也跟着改变。一个人会说自己面临情况时会怎么怎么样,但等到真正面对时,或许结果总是出乎预料的,人不可能会有机会预演自己所将会遭遇的情况,他们也不能100%确定自己的选择,但还是有人敢这么说是为什么呢,这还是要回归到思想,人思想确实是时刻在改变着,即使这个改变平时都察觉不到,但它确实改变着,它依赖于环境的改变,同时它也依赖于现有的思想去改变,一个决定改变方向,一个决定改变方式,温和的和极端的总会是两个不同的结果,考虑全面和考虑不周也会是两个结局,明白后在做和做了后才明白同样有差别,我们不能决定环境,但可以决定自身,改变思想从而改变做事方式,改变我们做选择时选项间的权重比才使人有了可猜测的方向。
同样的,人的思维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也会因相似环境的不断重复而逐渐固化如何能使自己的思想处于活化状态,怎样看待一个选择会给自己带来的改变都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都是需要不断去尝试寻找答案的,这也是值得的。为人处事,做事决策都会因为个人的思想不同而改变,这也是每一个人最大的不同点。回到开始的问题,思想冲突时怎么办,其实我也不知道,每个人见识不同,价值观不同,看事角度也不同。但我感觉老师说的是我所愿接受的想法,那么我的思想可能就会向老师靠拢,这应该叫思想的传递,或者说是同化,在能分清大是大非的前提下人如何改变自己的思想,他人的因素也很重要,在改变自己这件事上,还是要借鉴其他人的,总有人比自己好。
这应该是我会议上还能想起来的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