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个工作了十几年的老朋友交流,他在一个领域做了很久久,但却说做了这么久,进步不大,特没劲。并且也感觉特别累,就想能不能找个简单点的事情,赚点钱就可以,不想让自己这么累。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词:“没劲”。今天就作为思考展开一下。
先来看看这个“没劲”的定义:
没劲,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汉语词汇,最初的意思是指没有力气,后来延伸为没有意思,乏味等,常形容某个活动或者某个人没有乐趣,无聊等意思。
劲,本身是力气的意思,有没有力气,除去自己吃饱喝足外的基础要求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
收益:即自己对一件事情投入力气后的价值收益。
没劲,简单来说,就是自己投入力气后没有让自己产生对自己生存有价值的收益。而它的对立面就是“有劲”,有劲则是获得了对自己生存有价值的收益。
从行为学上说“每个人都是懒惰的”,因此当我们说:
做一件事情,或者一份工作没劲的时候,我们看似是懒惰,但本质并不是,而是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是否获得自己期待的收益。
在继续思考,收益是个什么鬼:
就是自己生存所需的资源,通常是权利,金钱,或者影响力。
这些收益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通过交换获得,我们所有的生存资源获取都是基于群体交换获得,因此,我们希望我们投入的力气获得收益就必须要:
通过群体交换获得。
而交换获得对方资源的核心就是让对方认为你是解决刚需问题的最佳选择。
这才是这个“劲”的核心:
所有的“劲”投入 终极目标就是 让对方认同并选择你,存在感因此产生。
这是生存的根基,资源获取的保障。我们总是感觉自己很累,或者没劲的时候,本质上就是:
你在群体中难以找到存在感,难以找到你被对方认同,被对方需要的感觉。
也许你很勤奋,也许你很努力,但却并没有让对方认同,自己需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注意力没有专注的投入到客户价值的能力打磨上,没有把自己的能力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让对方理解上。
始终要记住的就是:我们自己认为辛苦不重要,让对方认为你很重要才重要,因此,说和做就显得同等重要:
构建能力门槛:提前准备,专注并刻意练习,提升自己解决对方刚需问题的能力(想想一天是有多少时间是在惯性打发时间,还是在投入解决问题的联习中)。
认同式沟通:学会用对方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去同步你解决的能力(过去跟需求方沟通,投入在说明自己多强上还是对方的问题如何解决上)。
这两点缺一不可。
只有这样,才会有机会让自己在工作中获得存在感,投入的力气才会有机会让对方认同,并通过交换获得自己期待的收益,“劲”有此出现。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