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苦大仇深的教育,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读李雪《当我遇见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
文/张宏涛
1武志红与李雪
我是从武志红在天涯发《谎言中的NO.1》这个帖子开始认识武志红的,又是从武志红的博客认识李雪的。也就是说,在他们成名前,我就关注他们了。
那时,李雪还没有化茧成蝶,我更多地关注武志红,捎带着看看李雪的博文,觉得她的语言很犀利、通透,就是文章太少,也都集中在母婴方面,远没有武志红勤奋,也没有武志红关注的范围广。
后来,不知不觉地,我发现李雪化茧成蝶了。文章越来越轻盈,灵气爆棚,给我很大的震撼,比武志红的文章给我震撼还大。我感觉李雪继承了老子、王阳明的学说,也学习了印度大思想家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所以文章明心见性、直指人心。
武志红就好像是一个掀开一块巨大的黑幕的勇士,用他自己的谦辞来说,他就像那个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让我的整个视角为之一变,发现了新世界。接下来,和那些谩骂武志红的人不同,我发现我和武志红的大多数观点都是一致的。看武志红的文章,让我震撼的主要不是他的观点,而是他文章中的众多案例。这些案例,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心理学的很多理论和身边很多人。
武志红就像一个扎根于大地的人,他特别敢于直面人间的黑暗。和武志红的沉重感不同,李雪更像一个轻盈的仙子,舞动长袖,谈笑间就让我看清世间很多人事背后的真相。她那些庖丁解牛般的文章,酣畅淋漓地揭开一层层粉饰了无数层的几千年的污泥,让我看到了事情的本源。可以说,到后来,我从李雪的文章中受到的启发,要多于武志红,也更喜欢李雪的文章了。这么说,并没有丝毫对武志红的不敬,我是觉得自己很有点像武志红,太沉重了,还有一种无力感,很羡慕李雪的轻盈、灵性和活力。当然,也许男女有别,我老婆更喜欢武志红的文章,前不久还说武志红提出的“自恋性暴怒”对她启发特别大,让她一下明白了自己和家人。
2李雪的惊世骇俗的思想观念
最初看到李雪对是否要满足孩子的欲望的表述“孩子的欲求满足还是不满足,取决于你的能力和意愿。有能力也愿意满足,就轻松愉快的尽情满足,多多益善。没能力或者不愿意满足,就直言相告:我暂时没有能力满足你,或者我就是舍不得钱。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诚实。”和不赞成节俭的言论“请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而是分享给他工作并获取金钱的乐趣;请不要再唠叨孩子珍惜花钱,而是告诉孩子你值得富足美好的物质生活;请不要再倾述养家多辛苦,而是讲述你为这个家庭奋斗的自豪和满足。为了孩子未来精神和物质的丰盛,请收回我们对待生活的沉重和匮乏感,将希望与丰盛传递给下一代。”对我来说,真是石破天惊的感觉。
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苦大仇深的教育,都是要节俭,不能攀比,除了生活必需品,能不买的就不买,即便买了,也要觉得羞耻,不能白买,要更加努力学习或努力工作来补偿等思想。所以,最开始,我是恐慌和疑惑的:“李雪这样说是不是过分了?真的不会惯坏孩子吗?这种思想和观念,以前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也太新潮,太具有革命性,太颠覆传统了吧?”但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老婆的经历,我终于认识到,李雪说的是对的。在某方面被充分满足的孩子,不会被惯坏,反而会让孩子在这方面,不再执着,不会有阴影,在这方面特别自由无碍。而不被顺畅满足的孩子,反而会留下很多阴影。
我们都说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可大多数人却依然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样,遇到事情,不会思考,都是条件反射般用我们从小所受到的洗脑的观念来对待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
三苦大仇深教育给我带来的遗憾
说个看似笑话的亲身经历吧!小学时,我们班的班花是几乎所有男生倾慕的对象,谁要能和她说句话,就会高兴得跟什么一样,但是她却以和我说句话为荣,可是我偏偏很讨厌她。她学习成绩女生中最好,人最漂亮,在女生中威信第一,声音好听,又温柔可爱,真的是人见人爱,可我为什么讨厌她呢?因为她家比较有钱,而我从小受阶级教育毒害比较深,觉得越穷越光荣,有钱人都是地主恶霸一类的人,虽然她父母不是地主恶霸,但因为她家有钱,我就把她当作地主家小姐那样讨厌了。所以,她虽然一心想和我做朋友,我都不屑一顾。为什么其他同学不像我这样排斥有钱人呢?因为他们不爱看课外书,受到的毒害少。我看了大量阿凡提嘲笑地主或者其他阶级教育之类的的书。另外就是我家比较穷。
后来,到了初中,我才慢慢觉醒了,但她却转学走了。我真是非常后悔和遗憾。她一直不知道我当初为什么不喜欢她。
假如没有当初那样的洗脑教育,从自然的本性出发,我一定会很喜欢她,会乐于和她交流的(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我们家祖上也是地主,只是后来做医生,免费给乡亲看病,把田地都卖掉买药材给病人用了;豪华的房子后来被土匪烧了;几头牲口解放前幸运地赌输了,于是,在解放后连富农都没评上,只评了个中上农)。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还有无数人的思想停留在那个以受苦为荣,以节俭为美的观念里。所以,很多家庭明明不穷,却偏要给孩子挫折教育,孩子想要什么,也都尽量不给孩子买,生怕把孩子惯坏了……孩子想要点哪怕很便宜的东西,他们也总觉得浪费,觉得没有必要,不肯给孩子买……最后,孩子匮乏思维很严重,无法正视金钱。
当明白这一点后,李雪后来的一系列惊世骇俗的观点,我就都一下就接受了。比如她说,孩子看电视,不要限制;孩子吃糖,不要限制……当给予了孩子自由,孩子就不会执着于看电视和吃糖。不管哪一方面,只要孩子被给予充分的自由和爱,孩子就不会在这方面执着。
这些我觉得很恰当的观念,当然还有无数的人无法接受,还有很多人因此谩骂李雪,说她误人子弟等等。其实道理很简单,“未被满足的欲望是最强大的”(日本很多文学作品和恐怖电影都在强调这一主题),当孩子想看电视,却被父母限制时,孩子想看电视的欲望会更强烈。
我常和一些家长讲,什么样的孩子会嗜水如命?如果你不限制孩子喝水,孩子随时想喝就能喝,他又怎么会嗜水如命?他会按需来喝。只有被限制的人,比如一个孩子渴了,父母不让喝水,或者在沙漠里缺水的人,他们一旦走到绿洲,才会大口往嘴里猛灌水。哪怕你在旁边说:慢点喝,别呛着!也没有用。他们还是会不顾一切地喝下过量的水。吃零食、看电视等,都一样。当孩子随时都可以吃,就不会多吃。只有被父母限制吃的人,才会特别喜欢吃零食,逮到机会就不顾一切地吃,因为吃了这顿,下次再想吃到,就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了。
孩子的身心本是一体,他们本来会根据自己的身体需要来取舍,但父母的限制,割裂了孩子的身体与心灵的感觉,让他们不再根据身体的需要,而是根据心理需要来抢占。
4庸医治外伤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主题是说,当我们发现孩子的问题后,不要急于去纠正孩子的问题,因为这就如同一个外科医生把中箭的士兵裸露在外的箭杆给剪断,然后贴上创可贴一样。
这实质上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进一步压抑到孩子的内心深处。最终会让孩子的心理问题变得更严重。合适的做法应该是通过耐心地观察和沟通,弄明白孩子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比如是不是家庭环境的影响,或者父母或老师某些做法不合适导致孩子产生了这些问题?然后父母改变自己,帮助孩子改变他们的环境,这样孩子自然会改变。而李雪在微博上针对网瘾、早恋等问题发表的一系列犀利的观点,都和我不谋而合,让我深感兴奋。李雪认为网瘾和早恋等都不是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而是孩子内在问题外显的结果。网瘾和早恋是孩子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灵而产生的自救方式。如果不去查找深层的原因,只是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上网和早恋,只会导致孩子的自救方式失败,产生更悲催的结果。
很多人强调要从小给孩子树规矩,培养孩子好习惯,杜绝孩子坏习惯,我对此不以为然,但一时不知道如何反驳,当李雪的《好习惯无法培养,坏习惯只因匮乏感》一文出世后,我击节叹赏,她总能举重若轻地说出颠覆世人常识却又非常让我信服的答案。比如她说“顽固的坏习惯背后,都是爱的匮乏的痛苦呐喊”。而一般人所理解的坏习惯,不过是当事人,特别是孩子太懒或者太坏,不愿改变而已。
李雪认为“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影”,她还特意以这个题目写了一篇长文,这一点也让我深感共鸣。在十年前,我就悟到:在一个家庭中,父母不肯给予孩子民主和平等,在学校,老师不会给予学生民主和平等,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然会接受不民主不平等的观念,所以民主、平等这些观念,应该从哪里开始呢?政府会主动赐予人民民主吗?公司老板会主动赐予员工民主吗?老师会主动赐予学生民主吗?我们中国人一向自诩最爱孩子,而且我们都知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童年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最大,所以,我们应该呼吁父母给予孩子民主自由的成长环境……这样一来,我们的社会自然也会越来越民主,越来越自由。李雪认为,谁先给予孩子民主和自由,谁的孩子未来就会先在社会上品尝到民主和自由。谁先给予孩子爱和安全感,谁的孩子未来就会先在社会上感受到爱和安全感;而那些生怕把孩子惯坏,从而对孩子很苛刻的人,他们的孩子未来在社会上也会遇到刻薄寡恩的上司,甚至爱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一类励志格言,不知道影响了多少父母,他们自己不肯吃苦,却热衷于让孩子吃苦;也有自己吃苦一辈子,却并没有成为人上人,他们不甘心,继续让孩子吃苦……几乎没有人反驳过这类观点,直到李雪出现。李雪不仅反对这类吃苦的格言,她还反对所有限制性观念,哪怕看起来非常正向,比如诚品书店创始人信奉的(他父亲给他的赠言)“财物有时而尽,唯有一个诚字终生受用不尽”。
因为一直看李雪的博客和微博,所以对李雪的观念非常熟悉,收到她的赠书后,因为这几天忙,没有第一时间把书看一遍。现在把书从头到尾又看了两遍,虽然非常熟悉了,我还是用笔把书画得密密麻麻,这些划线的内容,都是值得一读再读的金玉良言。
5,不跟事实较劲
最后,我来解读一下李雪在书的扉页给我的赠言:“不跟事实较劲,事实自然无常的流转变化。”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她在微博上的一段话可以看作这句赠言的注解:“心灵成长到最后会原谅父母吗?不会。觉醒者会看到没有人需要被原谅,也没有人可以原谅别人,就像你不会去原谅太阳东升西落一样,一切如他所是。觉醒者内心脱离了所有角色,也就脱离了和解与不和解,原谅与不原谅等二元对立剧情。心灵成长最直接有力的方式是:看见真相,承认真相,不再跟真相较劲儿。”
这段话还是有很多人不懂,我来更通俗地解读一下:比如你收拾好行装,并和异地的女朋友约好一起到某个景区野餐,结果临出门,下大雨了。你去不了了,好多天没见到的女朋友也见不到了。因此,你恨这个鬼天气。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后来你觉醒了,意识到这下的一场大雨是事实,它不是专门跟你过不去才下的。正如后来天晴了,也不是为你而晴的。你会去原谅这场大雨吗?我们承认下大雨这个事实,以及下大雨了不方便出游,让你无法见到女朋友这个结果即可。天气不需要你原谅,你也不需要原谅。当然,你可以不再憎恨。
再举个我在“如何爱自己”这个讲座中举过的例子,比如你走在路上踩到一泡狗屎,你很气愤,这是正常的。我们的情绪是随着我们的处境而不断变化的。这种自然无常的流转是身心健康的标志。但是如果到了第二天,你还在对那泡狗屎耿耿于怀,以至于看到好吃的饭菜,也没胃口,看到美女的微笑,也不动心,一心在想:为什么我这么倒霉踩到这泡狗屎?凭什么让我踩到这泡狗屎……这就是在跟事实较劲。
踩到狗屎已经是事实,不需要跟事实较劲,我们只需要知道我们经历了这个事件即可,当然,你也可以以后注意,不再踩狗屎,但不要陷入跟事实较劲中出不来。踩到狗屎是你倒霉,值得同情。但如果踩到狗屎,你的心却一直不肯从狗屎中拔出来,这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了。”狗屎伤害了你一次,你却伤害了自己无数次。
当你的心灵成长了,你也无须原谅狗屎,更无须感谢狗屎;狗屎也不会在意你的原谅和感谢。你要原谅的首先是踩到狗屎的自己;继而要感谢的是,从狗屎中脱离出来的自己。
李雪是一个久病成良医的觉醒者,她从一个非常痛苦乃至绝望的抑郁状态,修炼成为一个罕见的清醒的人。我们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问题,只要我们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不跟事实较劲,真诚地面对自己,不为植入我们大脑的各种限制性观念控制,我们也会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