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历史演义或者武侠小说中,经常会有被冠以“小孟尝”或“盖孟尝”之名的人,而此人也必是广交天下朋友的一方豪杰之士。如《隋唐演义》中的秦琼秦叔宝、《水浒传》中的柴进柴大官人,以及金庸著作《碧血剑》中的孟伯飞孟老爷子,都是当时名彻南北的英雄。
每一名流落的江湖客,只要听到附近有人以此名号相称,都会禁不住热泪盈眶,望门而投。
而为“孟尝”这两个原本普通的文字赋予如此温情的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孟尝君--田文。
周王朝时,周王称天子,周王以下各诸侯国君,有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诸侯国的附庸国君则称为君,如战国时期的卫国,势单力弱,为求在各强国之间一息之地,,就不断自贬爵位,从公爵一直降低到君。后来,诸侯国分封的大臣,也被称为君,如商鞅被称为商君。孟尝君字孟,封地是尝邑,承袭其父田婴靖郭君的爵位,所以叫孟尝君。
一、生错的日子
首先要说一下孟尝君的父亲,靖郭君田婴。
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的异母弟弟,与孙膑、田忌、邹忌同朝为官,亲自带兵参加过围魏救韩、围魏救赵等重大战役,并主持过多次齐国与其他诸侯国的会盟,包括拉开战国诸侯称王序幕的徐州相王事件,都是由田婴一手策划实施的。
田婴担任齐相十一年,一生辅佐三代齐王,劳苦功高,被封在薛邑(在今山东滕州市城南)。
所以,孟尝君的爵位和很大一部分封地,都是继承自他的这位牛逼父亲。
田婴有40多个儿子。有个身份低贱的小妾也生了一个儿子,生日是五月初五,在当时认为是不吉利,要求她扔掉这个孩子。
可能有人会不理解,田婴会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理由,就舍得丢掉自己的亲生儿子吗?莫不是发现这个儿子并非亲生!其实在这方面,古人远比我们现在要大度的多。
田婴有个祖先名叫田常,算起来应该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为了壮大家族的力量,娶了上百名身高体壮的姬妾,然后纵容门客自由出入,轻轻松松得了70多个儿子,等他们长大后分到各地去做官,轻而易举地就掌控了齐国的政权,为田氏代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实,真正能让田婴做出弃子决定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迷信。
迷信的力量非常强大,越是有权有钱的人越容易相信迷信的力量。归根结底,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害怕失去所拥有的权力和财富,只能去求助冥冥之力,为自己寻找一个”靠山“。
现在,我们将五月初五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吃粽子、赛龙舟,过得热闹非凡。
但在以前,却广泛流传着“端午出生毒父母”的说法,人们认为一年中的这一天毒气最盛,所生子女命理最硬,会克父母。
据历史研究,自从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就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了。而在田婴的时代,屈原正活得好好的,说不定出差的时候还见面聊过天呢。
田婴媳妇多,儿子也多,丢一两个无所谓。但对于田文的母亲来说,自然不舍得失去自己的亲生儿子,只能偷偷地将田文养大。
可以想象,田文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应该是不太友好的,在家族内部所受到的关注会少很多,说不定还会受到其他兄弟排挤。
在这样处境下长大的孩子,有时会养成凉薄的性格。
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子女,他们从小未受到父母的关爱,很少与父母交流,慢慢形成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的性格。
有一个朋友,孩子得病的时候嘘寒问暖、小心伺候,等到自己生病住院,孩子竟然理都不理,认为无关紧要。
从田文长大后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很可能就具有这种性格,因为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中唯一在他国担任丞相且带兵攻打自己国家的。
此是后话。
而现在的田文,还是一个从未见过自己父亲的“私养子”。
眼看儿子一天天地长大,总有瞒不住的时候,田文的母亲忧心忡忡。
终于有一天,田文跟兄弟们在院子里戏耍的时候,被父亲撞见了。
田婴大发雷霆,让人把田文的母亲叫过来,责任她为何敢不听话,私自养大儿子?
田文的母亲未敢作声。
田文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还没来得及抒发父子之情,却见母亲因自己受到训斥,立即上前,跪拜于地,问父亲:“为什么要丢掉五月初五日出生的子女呢?”
田婴说:“五月初五出生的子女,会长得跟大门一样高,对他的父母有妨害。”
田文又问:“人生是受命于天呢?还是受命于门呢?”
田婴默然不应。
田文接着又说:“如果是受命于天,您担心也没有用,何忧也!如果是受命于门,那么加高大门就行了,人长得再快也赶不上大门加高的速度呀!”
田婴被驳得无言以对,只能让其住口,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由此事可以看出,田文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顶撞父亲,是具有一定叛逆精神的。但除了叛逆之外,田文能够通过对“受命于天还是受命于门”的辩证,轻松瓦解了父亲丢弃自己的理论基础,可以说明他非常善于言辞。这也为他以后登上政治舞台,在各诸侯国之间纵横捭阖打下了基础。
经此以后,田文终于获得了正常的家族身份,不需要再躲藏在暗处偷偷生活了。
自周朝建立分封制以后,嫡庶之分越来越大。作为一名庶得不能再庶的庶子,田文要想出人头地,还需要与众不同的能力和才华。
很久之后的一天,田文跟父亲闲聊,请教问题:“儿子的儿子是什么?”
田婴说:“是孙子。”
田文又问:”孙子的孙子是什么?“
田婴说:”是玄孙。“
田文再问:”玄孙的孙子是什么?“
田婴说:”这个超出了我的认知,不知道。“
田文趁机说到道:”您在齐国掌权很久,国土未见扩大但家中已积累万金,门下也看不到一名贤能之士,家中奴仆衣食豪奢而门外士人百姓却都粗衣短食,但您还是在一直收藏钱粮。我听人说‘将帅之家必会再出将帅,丞相之家必会再出丞相’,您不操心国家大事,却将精力浪费在遗留财产给不知道是谁的后代身上。我觉着这个事有点不正常。“
田婴听了儿子对家族和国家兴衰之道的分析后,终于认识到田文的才能,被授予重任,负责主持家事,并接待各国宾客。
在迎来送往的过程中,田文练就了一身外交能力,受到各国诸侯的认可,终于也被选为世子,成为了家族的掌门人。
到了这里,让我们先做一下总结:
首先,田文能够从一名”不存在“的庶子成长为家族世子,并继承父亲的爵位,离不开他的自我学习和努力。
但我认为,最应该接受表扬的还是他的母亲,是她顶着巨大的压力挽救了田文的性命,是她言传身教,给予小田文良好的启蒙教育,才能让他在第一次面对父亲时从容不迫,赢得倾心,才有了以后逆风翻盘的机会。
二、门客的修养
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大盛,许多豪族世家都豢养大批门客,作为私人服务团队,为主人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田文继承爵位后,一改父亲“抠老西”的习惯,开始广散家财,招揽门客。
据《史记》记载,他接待门客有一套成熟的流程:
当有人前来投奔,田文会先在客厅热情接待,询问客人的工作经验、擅长哪方面业务,然后顺便聊一下家里还有哪些人、住在哪里、生活有没有困难等等。
而田文则派人在屏风后记录谈话内容,详细记下客人的家庭情况,并立即安排专人给客人家里送去贵重的慰问礼品。
客人回到家,先看到满地的财物,立刻感到滚滚热浪涌上心头,很难不对孟尝君竖起大拇哥,点一个大大的赞!然后心悦诚服地归顺其门下。
然后,田文会根据门客的能力,分为不同的等级,给与不同的待遇。
这可能与我们对孟尝君的印象不太一致,因为孟尝君留给后世最大的印象,就是他对待门客一向是不分贵贱、人人平等的。
《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田文邀请一批新来的宾客吃晚饭。有一个人没抢到好位置,吃饭的时候藏在了灯影里。
另一个性情比较急躁的门客发现后,认为孟尝君耍了心机,单独给他开了小灶,闹脾气要离开。
田文没有说话,起身给他看自己碗里的饭菜,与大家的一模一样。
闹事的门客非常羞愧,当下自尽而死。
这个故事真假难辨,真有人会因为一碗饭而自杀吗?
而在《战国策》中,也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有一个名叫冯谖的人,因家贫无以为继,托人找关系想去孟尝君家里当门客。
田文面试他,问:“你有什么擅长的吗?”
回答说:“没有。”
田文又问:“你有什么才华吗?”
又回答说:“没有。”
田文笑了笑,说:“行,留下吧。”
于是将冯谖分到最低等的门客群里,只提供一些粗茶淡饭。
过了几天,冯谖倚着柱子弹剑唱歌:“长剑呀,我们回去吧,这里没有鱼吃!”
田文听说后,让人提高冯谖的级别,给他提供有鱼的饭菜。
又过了几天,冯谖又倚着柱子弹剑唱歌:“长剑呀,我们回去吧,这里不给配车!”
田文听说后,让人再次提高冯谖的级别,给他配了专车。
又过了几天,冯谖又倚着柱子弹剑唱歌:“长剑呀,我们回去吧,在这里上班养不起家!”
田文又让人给冯谖家里定期送去财物,供养他全家人。冯谖才不再唱歌了。
这是门客冯谖为自己争取待遇的事迹,也就是有名的“弹铗而歌”的故事。
所以,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是不可能真正平等的,而孟尝君能够摈弃阶层之见,接纳像冯谖这样的底层门客,已经是莫大的进步,值得在史书上留下美名了。
况且,孟尝君收养这许多底层的门客,也并非全无用处。那个广为流传的“鸡鸣狗盗”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然,后世也有很多人对孟尝君不拘一格养门客的做法,深不以为然。
宋代著名的政治家王安石还曾专门写文章评论,认为正因孟尝君收养了太多的鸡鸣狗盗之徒,才导致真正的人才望而却步。
不管怎么说,孟尝君的公司招人,一不论籍贯、二不论背景,只要你敢来,他们就敢收。很快就召集了数千人,史称门客三千。
司马迁年青时游历四方,曾去过孟尝君的封地薛邑,发现当地民风彪悍,与临县迥异,问了当地人才知道,当年孟尝君招揽门客,各国迁徙而来的有6万余家,都是争强好斗的任侠之人。
这些也是孟尝君的人才来源。
养了这么多人,花费自然也就大,靠他爹攒的那点家当肯定是不够的,于是田文就在封地放债收息。但有很多老赖到期不还钱。
田文就派了冯谖去催债。
冯谖临走之前问:“收完钱后,给您买点啥带来好呢?”
田文也没多想,随口就说了:“你看着我这里缺啥,就买啥吧。”
谁知没几天,冯谖就从薛邑回来了。
田文很奇怪,问他:“钱都收完了吗?怎么回来的这么快!”
冯谖说:“除了没收的,剩下的都收完了。”
田文一听,当场就气炸了:“你啥意思?我好吃好喝养着你一家子,你给我耍花活是不?这收上来的钱都是给你们发工资用的,今天要是说不出个道道来,别怪我跟你不客气!”
冯谖倒是一点不慌张,慢慢地说道:“我到了薛邑,将所有借贷的人都召集在一起,挨家核实,凡能还得起的都约定了还贷时间,而对那些因贫困实在换不起的,就是再追讨十年也是收不到钱。如果追债急了,他们就会逃跑到其他国家去,还会给您传播贪财害民的坏名声,还不如一把火烧掉这些形同废纸的债券,反而能换得百姓称赞,何乐而不为呢!况且,我反复盘算,您家里金银珠宝满箱、宝马良犬满厩,美人儿更是满院,唯独缺少的只有仁义。我用您的名义烧掉那些无用的债券,正是为您换回了‘仁义’。”
田文听了,心里很不痛快,但也只能无奈接受,对冯谖摆摆手:“就这样吧,你歇着去吧。”
直到数年之后,孟尝君因受齐王猜忌,被免相罢职。薛邑的百姓扶老携幼,徒步上百里前来迎接。
田文大受感慨,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仁义’,我今天终于见到了。”
三、三国为相
孟尝君共在三个诸侯国做过丞相,分别是齐国、秦国和魏国。但他首任丞相的却不是齐国,而是秦国。
秦国惦记孟尝君已经很久了。
公元前300年,秦昭襄王派弟弟泾阳君到齐国做人质,就曾经来挖过人。
田文心动想去任职,被苏代劝说留了下来。
第二年,齐王派孟尝君送泾阳君回国,秦王趁机任命他做了秦国丞相。
过了几个月,有个叫金受的人对秦王说:“孟尝君本是齐国王族,他在秦国为相,肯定会优先考虑齐国的利益,这样下去秦国必受其害!”
秦王觉着有道理,就免了孟尝君的丞相之职,并将他关了起来,准备杀掉。
幸亏孟尝君这次出差带了两个有特殊才艺的人,他们一个扮作小狗盗出了狐白裘,让孟尝君送给秦王宠姬得以脱离监狱,一个学习公鸡啼明骗开函谷关门,让孟尝君得以在追兵赶到之前逃离秦境。
孟尝君一行狼狈而逃,路经赵国。
赵国百姓听闻大名鼎鼎的孟尝君路过本地,都跑出来围观,阵容堪比现在的粉丝围堵明星。
以前没有网络,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少,只能通过口口相传,在道听途说的过程中,很多事情就失去了本来的真相,而且是大多是向自己认为对的方向偏离。
比如在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中,土匪张麻子的原名本是张牧之。但是人们不会相信一个土匪居然有如此文雅的名字,更愿意相信他叫张麻子,而且肯定是有一脸麻子。所以,像孟尝君这种盛名在外的人,自然就应该是高大威猛、玉树临风了。
然当真实的孟尝君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时候,不免让人失望。有嘴快的人脱口而出:“堂堂孟尝君,想不到竟是一个貌不惊人的小个子!”
田文刚知道了那个在秦王面前诋毁他的人,正是赵王派去离间秦、齐二国关系的金受,心里正憋屈的难受,又听到路边赵国的百姓嘲笑自己,顿时怒从心起,指使随行门客大开杀戒,当场杀死围观的百姓数百人,并屠杀了全县的人才罢手而去。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古时候普通人的性命是多么地微贱。孟尝君素以礼贤下士闻名,也是一样视百姓如草芥,这也显现出他的另一个性格:有仇必报,而且不分是非,牵连无辜百姓。
孟尝君逃回齐国后,齐湣王心怀愧疚,为了补偿,便任命他做了齐国丞相,真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孟尝君上任之后,为了报复秦国,于公元前298年,联合韩、魏、赵、宋、中山四国,组成五国联军出兵伐秦,经过三年苦战,一举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国割地求和。
这是战国时期秦国唯一一次被攻破函谷关,此战为孟尝君赢得了极高的政治声誉。
其实,这次胜利的含金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秦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此前秦国刚扣押了楚怀王,要挟割地,楚国不同意,秦军主力都派出去跟楚国打仗了,被孟尝君给捡了漏。
秦国虽然战败,但并未受到太大的损失。而两年后,秦国战神白起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带领秦军开启狂暴模式。
而除了韩、魏两国收回了几座之前失去的城池外,齐国在此战中并未获得什么实质性的利益,白白耗费兵力。
孟尝君的声名日隆,人们只知道齐国有孟尝君而不知有齐王。
齐湣王不得不防。因为他知道自己座下的江山就是他们田氏一族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从姜氏手中夺过来的,绝不能让历史重演。
公元前294年,也就是孟尝君带领五国联军攻破函谷关后两年,齐国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齐湣王被田甲劫持了!
田甲是谁?历史上没有记载,但从他的姓氏可以知道,他必定是齐国王室族人。
田甲为什么要劫持齐王?我也没有找到记录,唯一能知道的就是孟尝君受这件事牵连,被罢黜了相位。
有人分析,说这是齐湣王自导自演的一场戏,其目的就是为了除掉孟尝君,但孟尝君的名声和地位实在太强大了,最终也只能将他免职了事。
孟尝君回到薛邑,虽然受到封地百姓的拥戴,但是手下门客见他失势,纷纷离去。
这时候,弹剑歌者冯谖又登场了。
他先去了秦国,对秦昭襄王说:“现在天下大势,秦齐双雄并峙,谁能战胜对方谁就能得到整个天下。如今孟尝君被齐王免去相位,正是拉拢他的好机会,如果秦国能派人带着厚礼聘请他为秦相,必定能够通过孟尝君的关系一举打败齐国。”
在获得秦王信任后,冯谖又回到齐国,对齐湣王说:“现在天下大势,秦齐双雄并峙,谁能战胜对方谁就能得到整个天下。我刚听说有人向秦国建议来挖孟尝君做丞相,如果让他们得手,秦国就占得了先机。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先任命孟尝君为齐国的丞相,这样秦国的计划就无用武之地了。他们总不能厚着脸皮来聘请我们齐国的丞相去做秦国丞相吧!”
齐湣王听了,派人到边境打探,果然看到有秦国车队正带着黄金入境,只能重又任命孟尝君为齐相。
据《战国策》记载,冯谖还去了魏国,用同样的方法鼓动魏王聘请孟尝君为相,以加重孟尝君在齐湣王心中的分量。
这也是冯谖为孟尝君所准备狡兔三窟中的第二窟。
又过了几年,公元前286年,齐湣王出兵灭掉宋国,自信心爆棚,想趁机除掉孟尝君。
孟尝君逃往魏国,担任了魏国丞相。
公元前284年,在苏秦的操作下,燕、赵、魏、韩、秦五国组成联军,在名将乐毅的带领下击败齐军主力,迅速攻占齐国70余城,差一点使齐国成为第一个灭国的战国七雄。
而此时的孟尝君身为魏国丞相,是很难洗脱为联军出谋划策、攻打自己国家的罪名的。
熟悉历史的读者都知道,五国伐齐是战国后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此战过后,齐国由强国沦为弱国,再无力与秦国相抗。秦国自此失去唯一的军事制衡,开始放手吞并六国。
而对孟尝君来说,他除了让齐湣王死于非命之外,便是将自己的封地薛邑脱离了齐国的控制,自立为君。
此时,已是公元前279年,天下800诸侯早就被吞食殆尽,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7个诸侯国,至于像薛这等小国诸侯,早就可有可无了。孟尝君所为,也不过是为了过一把瘾而已。
数年之后,孟尝君卒,他的儿子们争当君位,齐、魏二国联合攻灭了薛国,孟尝君自此绝嗣。
直到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又找到了他的两位后世子孙,想为他们恢复封爵。但二人相互推辞,都不愿意接受,于是搬家到沛县竹邑(今安徽省濉溪县),改姓为薛,后逐渐发展为当地大姓。
三国时,吴国重臣薛综既是其后人,也就是那位在诸葛亮舌战群儒之时,被骂称无君无父之人。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
作者简介:
我是今青,一名文字爱好者,愿与你一起品读历史,分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