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思亦不行
做班主任的第一个年头,我带的班级名为“行思一班”。我告诉孩子们,这个名字是一种期许,一种愿望,希望每一个人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且行且思,取得长足的进步。
后来的班级活动也是按我的思路开展的,没有什么章法,就是全部与语文有关。那个时候受君姐圆明书院“每日播报”的启发,班级开始漂流“班级日记”,每天一个人来写这一天班级发生的大事,或是认为发生在班级的有趣的事。
最初的漂流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觉得好玩,好景不长,时间一久,被排到的孩子就撂挑子了:没有东西写呀!我也是个死脑筋,鼓动煽动无果后,自己带头写,引导孩子们观察身边的生活。后来终究是成了摆设,没有坚持下去。本子放在孩子们手中传阅,渐渐成了各种琐事的吐槽本,偶然一次翻阅,还夹带着大半个班级孩子的QQ号,令我哭笑不得。临分班时有孩子来讨,想要留作纪念,那时已不知传到了谁的手里。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写作于他们而言,仍然还停留在“任务”层面,他们只为完成,不去想为什么完成,不想做成什么好的样子,他们写作的内驱力还不够。他们在“行”,但他们不知为何“行”,他们没有“思”。
不怪孩子,作为行思帮帮主的我,又何曾做到了呢?
至今仍记得被大王校长围追堵截,一个月,熬出的一篇备课叙事,在那之后,我连篇正儿八经写的论文都没有。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推脱,笔头上下的功夫太少。我不曾放弃过进步,但惰性总是悄无声息地席卷了我。罢了罢了,都是借口!自己不努力,还羡他人太勤奋!
其实,不是没有写作习惯的。然而写作于我,更多的是一种娱乐方式,无聊的时候,苦闷高兴的时候,随手一写,或三两行,或洋洋洒洒数千字,娱己而已。不看语气,不管逻辑,没什么中心,只随性而写。过后或找不到或直接丢废纸篓是常事。更多的时候是静静的发呆,任思绪静静流淌而不加拦阻。
这样的写作和思考娱乐尚可,若要真正在写作上提高自己,总归是要在写作时考虑一下文章整体的布局,思考一下逻辑,再遣词造句一番。慢慢坚持下来,形成了自己的文风,那么再如何随心所欲,也依旧不会跑偏了吧。
适当的保留自己的文字,过段时间再回头翻阅,将一部分文字集中起来发现,或许也会找出些之前未发现未在意的问题。
写作非一日之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写友相互鼓励相互扶持,这一路定会更长远更顺遂!
(清楚自己在写作中的短板:逻辑混乱思辨太弱没有全局观念,知道是一回事,如何训练和提高却无从下手,希望能有高人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