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学学术会议的第2天,也是最后一天。上午听了几位高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实践案例,有几个特别突出的感受。
1、这世界上没有枯燥的学问
你有没有觉得数学公式特别枯燥?有没有觉得化学分子式很无趣?那些物理公式有没有让你很无趣?
曾经我也这么觉得:数理化这些课程就是很枯燥乏味,没办法像人文历史课那样讲故事,吸引同学们。
但是我今天听了高等数学的老师,大学化学的老师,大学物理的老师,包括昨天讲土木结构力学的宋老师,再一次扭转了我的观念:所有的知识都是有趣的,只要你找到它们的应用场景,知识就变得鲜活生动了。
比如,讲“概率论”的老师,让学生用“独立事件”的概率学理论去计算“不同核酸检测的方法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差别是多少?”,以及,100个人和1000个人时,大家被新冠病毒传染的概率分别是多少?学生算完结果之后,就明白了疫情期间为什么不能看电影,为什么不能返校上课。这时,学生们纷纷觉得学习很有趣。
所以,所谓的枯燥的知识,是因为没有应用情境。如果设置了合适的情景,那么知识就变活了,就有了生命力,鲜活生动起来。
2、没有教不好的课
以前会认为,理论课程难教,因为太抽象;实验课程难教,因为学生操作能力弱;通选课程难教,因为学生重视不够;专业课程难教,因为不生动。
但是我看到这些优秀老师的教学实践,这些认知全部被打破了。一个生命学院的老师可以因为一门课,创立了一个公众号,作业出一本学生作品集。生生把一门专业课上成了流行课。
另一位教“计算机概论”的老师发现,这个课程内容很难设置。如果太深了,学生学不会,如果太浅了学生们觉得太无聊。于是她做了非常多的课程活动设计,比如让学生用ppt做一个“营销海报”,同学们用虚拟打赏来投票。恰到好处的引发出学生对课程的投入。
所以,一个课教的好不好,关键在于课程活动的设计能够适合学生的水平,适合教学目标的活动设计。导师需要很多时间思考。
3、没有无趣的工作
我对老师的认识最早是中小学老师,感觉他们年复一年、三尺讲台,教着同样的知识,没有新意,这工作没有趣味。
后来我进入到大学,看到大学老师经常接触前沿资料,觉得很赞。可是,当我上课的时候,还是要把同样的基础内容反复介绍给不同的人,还是觉得无聊又无趣。
而且,我曾经听一位科研做得非常出色的前辈老师,谈起“教书匠”这个称谓,言语里有些不屑。我觉得纯粹的传递知识,是不能获得尊重的。
直到今天听了一些分享,我发现:“知识可以相同,但是传递知识的方式可以不同,这就是老师的价值”。
同样一个知识,你可以这样教,我可以那样教;你可以选这个案例,我可以选另外一个案例。你可以放在这样一个情境里,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可以放在另一个情境里,解决另外一个问题。
所以,教学是一种智力创造,绝对不只是传递知识,当然很有趣。
分享中,我好几次听到老师说:“这很有意思”。“有趣”来自不同,这些老师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创造了与众不同的课堂,这就是有趣之处。
所以,就算是很普通平常,你觉得没有新意的的工作,如果你选其中一个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完成,很可能结果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就会给你带来快乐。
工作的目的是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在工作中收获愉悦,体会到创造的乐趣,这本身就是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我正逐渐发现教师的美,你呢?是否愿意看到你给给你的工作带来的与众不同之处吗?
享受工作,正当其时。
正在和朋友们进行“最少持续100天,中断赔一万”的活动,希望通过这项活动,实现每天开心、拥有耐心,创造价值、赢得尊重、链接同频好友。
挑战规则:持续100天-365天做一件事。不限挑战内容,不限频率,中断赔一万。
参与方法:写出挑战官宣文发给发起者pearlcoach(暗号:简书) 。
官宣文包括:自我介绍,为什么挑战(原因至少写三条);挑战内容和打卡内容是什么?挑战节奏和频率。接受失败赔一万到社群里的规则。成功方式自行决定。
欢迎和我们一起,成为自我欣赏的能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