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这么认为:人与人相处,重要的是内在,而非表面。处事如此,沟通也如此。
沟通中关注的是对方说出来的表面语言?还是关注话语背后的意义或意图?
今年春节尤为不易,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愿已安排好的出行和生活带来变故。人在受到外界刺激或影响下,个人的知觉、判断、认识、情绪等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动摇和不稳定,简单来说,是安全感受到了威胁,人会不由自主地选择意识性受惊扩散。
除夕之夜的不欢而散,根源是?
2020年初一清晨,一个学生发微信语音给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拜年,点开语音后才知道,原来在生活上遇到了困惑。事件经过不赘述,大致意思是:除夕里全家三代都过的很不开心,因为一些小事,加上自己情绪上头摔了杯子,后来和家里人闹得很不开心。听完整段语音,帮这位学生简单梳理了下,暂且称这位学生叫‘小A’,他的妻子叫‘小A妻子’。是的,涉及全家人,但关键人物只涉及两人,两个关键人物。
来看最终结果:【小A摔杯于地,小A妻子上前对峙,小A没有继续争吵,走进书房,关门睡觉】。结论很明显,原该一家人围坐在春晚电视前、其乐融融享受天伦的美好时光被打破了。用结构化的表达方式 {谁在哪里做了什么,得到了怎样的结局} ,即:小A在情绪下于家中摔了杯子,除夕夜全家不快乐。——这是小A给全家三代人带来的除夕‘礼物’,是小A的行为造成全家人除夕夜晚的不快乐。
这是一个事实,是一个最终结果,但并不是根本原因。纵向分析法(5Why)找一下核心触发点或问题。
问题一:除夕夜里的全家人为什么不快乐?
答案一:小A在家人面前摔杯子,小A妻子相继对峙,不欢而散,中断团聚。
问题二:小A为什么在家人面前摔杯子?
答案二: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不理解,情绪上头。
问题三:小A为什么会感受到家人不理解自己?
答案三:小A妻子连续多次指责:没什么事不要吃退烧药!
问题四:小A为什么要吃退烧药?
答案四:一整天浑身酸痛,人无力,有发烧前症状,且去年除夕也曾如此,并发烧两日。
问到4个Why,基本找到问题根源,触发点是小A感到浑身酸痛,人无力,又恰逢日益严重的疫情形势,心里多少有些有庸人自扰的不安感。但身体不会骗人,骨头里的酸痛、脚底板的发麻、一整天身体无力,这是发烧前的症状表现,而且除夕发烧的前例就在上一年,今年有遇上刚爆发的疫情。
当天小A和家人说自己身体的感觉不下五次,晚上让妻子帮忙拿退烧药却接收到多次嘀咕和不情愿的反馈。是何种感受?
与人沟通并做出反应的最大前提:倾听意图
做出行为或语言的反应,先做三步检视,来纠正反应方式和内容:听事实→听情感→听意图。以’除夕夜,不快乐‘的真实案例代入:
一:小A当天有哪些事实?
浑身酸痛,人无力,当天接送家人奔波四地,身体有少许发冷,并已将身体反应告知家人。
二:小A说话的同时反映出哪些情感?
希望受到重视,被照顾,渴望安慰
三:小A语言中的意图(动机)是什么?
有除夕发烧先例,在身体有发烧前兆时先吃药压下去;不在特殊时期让家人担心,更不让家人受影响
三步分析后,事件或许就成了“鸡毛蒜皮”
倾听的重心是“空杯”,即把内心的想法和感情倒空。沟通是一种信任关系,更何况在家人之间,更为深度信任和心灵相通,毫无遮拦地坦诚相待、和谐舒适。
如果小A妻子当时能倾听对方情感,就能降低抛向对方的心理评判,自己也将获得喘息机会;
如果小A妻子当时能倾听对方意图,就能让对方产生积极心态,并对自己、他人、家庭产生更多未来的希冀。
最后,分享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好友的心得,愿对这个案例做个结尾,让更多人了解“意图和动机”,好好说话,好好做出恰当反应。
“我素来对身体症状很敏感,所以在疫情形势如此严峻的时刻,我确实会焦虑,会不由自主对照症状,甚至间歇恐慌。我想很多人会有和我一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