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少年的时候写日记的时候写过书和朋友的关系,当时把书比作朋友,而且与书之间的友谊是长久的。当时接触的书籍不多,教材中的语文课本是最多的人文方面的知识来源了,至于课外书则少之又少,现在唯一能记住的是介绍上饶的一些风土人情的书。从教材里认识了鲁迅和爱因斯坦,还有居里夫人,那时候的心愿就是成为文学家和科学家,大抵和大部分的少年一致,又得益于四大名著电视剧的普及,那时候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是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于是从小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物,思想和能力和其他人与众不同。当然这记事的20多年来,自己离自己的小时候的愿望越来越模糊了,时远时近,偏离不少。
也不知道未来走向何方,自己的小时候的梦想中的样子是否能实现,但是还是感谢小时候书籍和影视给自己带来的影响,给我的无穷的前进的力量。当然我的最大的原始能量来源还是父母和亲人及老师的爱吧,因为没有他们的细心呵护与谆谆教导,自己早就没有了生存的基础、正确的三观和探索的欲望了。只是当现实中父母、亲人、老师的远离,现在越发明显,可能和自己无法报答他们的恩情有关吧,自己内心也逐渐的疏远了,只保留了那些对自己有利的力量(显然我这样是自私的,但希望不会愧对他们的爱吧),能真正陪在自己身边的只剩下书和影视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影视和书籍比远不如,毕竟一个是几千年的智者,而一个才200年不到的少年(公认世界最早的一部电影是于1888年由法国导演普林斯所拍摄的《朗德海花园场景》,距今只有134年),但是影视的传播效果比书籍更好,更容易普及,更符合知识爆炸社会的呈现趋势。尤其对于出生于网络时代的人来,影视有时候影响力比书籍更大。
而我为了回顾曾经影响自己的人物和思想,想从书籍和影视中来选取自己想写、愿意写或者说值得写的100个人物吧。为了缩小范围,第一批的100人重点关注中国的人物吧。写这篇文章,就算是自己的动员稿吧。希望能坚持写下去。
2022年10月25日 水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