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到刘同这个人,还是在“职来职往”的电视节目上,电视节目上的刘同特别认真、特别能说、还很阳光帅气。后来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他的文章《一碗西红柿鸡蛋汤》,才关注到他写的书以及电影。
年初,专门去书店买了刘同的《向着光亮那方》,而且是去了两次才买到。第一次去找了好久也没找到,问了店员说没,第二次专程去逛书店,店员才告诉我书在哪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细细读完一遍,又专门去网上看了刘同的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书看完了,一直想写读后感的,可是又不知从何写起,总觉得书的信息量太多,没有写的思路:)今天坐在电脑前,就随自己的思绪胡乱去写一点吧,也许没有思路就是思路:)
《向着光亮那方》同样是“谁的青春不迷茫”系列,全书17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提炼出关键词,这个词基本也是对应文章的主题。除开自序和后记,书中又用五篇小文将17篇文章相对分成五小块,每小块内的文章和主题相关联。每篇文章开头都配有精选的图片和文字,关键词下方还有题记式的话语,文尾附有“后来”,很用心的对全书进行了设计。书的每一角可以描画、标印的地方都有满满的精心设计,无论你在书中的哪处落眼,都有你满眼看到的价值。总感觉这样的设计,好似要把作者的全身心都掏给读者的那样一种用心之至。
01 真诚的语言风格
这是我看完全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刘同不是在给你写书看,他就和你面对面坐着,在初春的早晨,在夏日的午后,在和你认真开心的聊着他的成长故事。他一路的所思、所想、所行,所看、所学、所闻,都是那么真切的展现在你面前,并没有大篇大篇的人生大道理。
无论是扛着梯子走的小白,还是聪明的孩子继承,又或是傻瓜表叔福田等,都通过刘同的娓娓道来,让我们看到了这些鲜活的人物,这些人物背后的故事,让你直观地就能感悟到他们都在拼了命、尽了兴地努力地向着光亮那方。
02 真情的自我流露
无论你是看刘同的电视节目,还是看他的书,或者是电影,都能感受到刘同的那份真情流露。不虚、不摆、不妄,敢于真性情的展示自己。书中,《一碗西红柿鸡蛋汤》的老蔡一家,《为了我妈也要好好活着》的叶欢,以及由叶欢和妈妈的关系写到刘同自己和爸爸妈妈在理解与被理解中的一路成长。
书中有两篇文章专门写到刘同和父母尤其是和妈妈的沟通交流,刘同妈妈在家也算强势妈妈吧,很能干的妈妈。刘同长大后就换成儿子来关心妈妈了,在《为什么最亲近的人反而离得最远》中,刘同真情写到了对妈妈的关心照顾,以及妈妈不理解儿子的关心,为怕浪费儿子钱的心疼等等。刘同似乎掌握了和妈妈沟通的窍门,这个窍门就是他真的懂了“父母所做的一切的出发点就是希望我们开心,只要告诉他们我们开心,他们一切都好。”所以,他与妈妈进行了一次大人与大人之间的对话,认真的给妈妈讲只有妈妈接受了他的关心、不管花多少钱穿着他给妈妈买的漂亮衣服,自己就是开心的,妈妈自然也就开心了。正像书中说的:
“谁的青春不迷茫,幸好父母一直在身旁”。
“风筝是因为束缚,才能飞得高”。
“人也是因为有了亲情的羁绊和约束,才变得幸福”。
03 真实的成长历程
一定程度来说,此书也是刘同的又一自传,书中再现了刘同一路的成长经历,
《春天睡了,种子醒着》的豆芽,《光打在你身后》的老贺,《我是怎么挣到现在这些钱的》,《人总不能被几个尴尬问题弄趴下吧》以及《她一直在老地方》的方老太,《你还记得吗》,《多年以后如若相逢》等文章,可以说是刘同一路成长过程中的真实经历,令读者信服。
从湖南师大中文系毕业的刘同,考研落榜的刘同,凭着自己向着光亮那方的不懈努力,将事业从长沙打拼到一线城市北京,在他年轻的履历中,创下了多个耀眼的光环,位至光线影业副总裁的高位,没有那股拼劲、狠劲、韧劲,何来成功呢?
所以,刘同的成长经历也激励着读者:趁着年轻,拼了命、尽了兴地“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