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开始写作的第三天,我很高兴我有一个读者,并且能够真正的给我以真实的阅读评价。很幸运,也很开心,但最近写的文章出了一点问题,让我深思了许久。
我想了很多,也有很多方面,我会按照自己的习惯给这些问题分别开来,有些能解决,有些可能无解,有些要以后才能明悟。
01
写作是一种输出,输出自己的知识,自己的价值观,但有时候自己会不自觉地成为文章的主宰,读者阅读之后,会有种被强硬教训的感觉。
此时,这个文章似乎成了一言堂,而作者价值观的输出,少了一种制衡的感觉,让读者阅读得并不愉快。但这偏偏就是一个无解的存在,谁都不能保证文章里面没有自己的个人色彩和价值观。
文章中我通过各种思维转换,尝试去解释一种现象,推理出如何面对被人置之不理的境遇,在此种情况下所能思考的,所能做的理智尝试。
就是在这种不断地逻辑推导中,我没有意识到,这样写读者很难接受,而且也像是被人教育了一般。我想如果是这样的话,还能以写作技巧,来婉转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一些知识。
接受有价值观的输出和色彩的侵染,但不能放过不经审视的情绪和观点。
02
但是在通篇读下来之后,读者受益并不大,反而受益最大的却是身为作者的我,这又似乎成为了一个无解的问题,让读者看出作者的受益最大。
这瞬间想让自己静一静。后面我思考了一下,又读了几遍自己的文章,不得不承认,我在无意中把文章写歪了,写成了一篇《写给自己的话》的作文。没有考虑到读者的感受。
我发现文章似乎有对内和对外之分,按照不同的写法,虽然有同一种立意,但写给自己的和写给大家的要分清楚,要清楚写出的文章,所要达到的目的。
明确写作目的,了解自己写作手法所达到的效果,并合理有目地使用不同写作手法。
03
最难受,最需要改变的应该是自己对待观点的态度吧。
在文章中尽管写到最后,得出了一个观点,但又在结尾处,写了一个带有情绪的语句,表达出来一种无可奈何要接受这个观点的感觉。
读者通篇读完后反映出,认为我对观点本身可能没有在意。我发现没有对自己文章推导下来的观点负责,反而是有一种为了写作而写作,为了强硬生词造句而写作的感觉。
但这个是否是这样的,要问自己内心吧,每一次选择都要经历一次问心。
不过还好,我倒是坚定了自己内心,走下去,以自己的这种感觉写下去,因为喜欢写,想要表达才去写的,这个毫无疑问。
最后我认为,应该是我的写作方式出现了问题,立意没有表现出来,反而被文章表面表现出来的东西所遮盖了,变成了理智与情绪相矛盾的状态,让读者看了难以接受。
完成一篇文章,仔细重复阅读,查看矛盾之处,了解其所造成的影响,修之。
最可怕的应该是无意中对道理的滥用,应怀有慎思之心避免这样的情况。
04
写的太罗嗦了
这是一直以来的问题,因为一些字数的原因
可能会影响读者的观看,也因为文字中包含了太多的道理。
也想过可能每个人的爱好和追求都不一样。
读者也是如此猜测对我反映
文章要简洁明了。
05
共鸣的问题
一篇受读者喜欢的文章,多多少少会有所共鸣。
所以有时候不能过于公式化。
写出情感,写出人性,写出智慧。
这些都是可以引起共鸣的,这些都是要思考的地方。
如何写出这些,可能是我要一直追求的,在我写了很多很多以后,才会得到解决吧。
06
最后写给自己的话。
虽然可能有点大惊小怪
但是把态度摆正确是没错的。
想些,能写,要写时,就去写。
没写好,原文留给自己。
修文留给读者。
我一直坚
写作是自由自在的。